温布尔顿 网球公开赛的由来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简介 [编辑本段] (Wimbledon Championships,或简称“温网”)是网球运动中最古老和最具声望的赛事。锦标赛通常举办于6月或7月,是每年度网球大满贯的第3项赛事,排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和法国网球公开赛之后,美国网球公开赛之前。整个赛事(大满贯赛事中唯一使用草地球场的)通常历时两周,但会因雨延时。男子单打、女子单打、男子双打、女子双打和男女混合双打比赛在不同场地同时进行。温布尔登还举办有男子单打、女子单打、男子双打、女子双打的青年比赛。此外,温布尔登还为退役球员举办特别邀请赛,如35岁及以上的男子双打、45岁及以上的男子双打和35岁及以上的女子双打比赛。 ●历史 [编辑本段] 温网于1877年首次于全英草地网球和门球俱乐部(All England Lawn Tennis and Croquet Club)管理之下在温布尔登Worple路附近的一块场地举行。当时仅有男子单打比赛。到了1884年,全英俱乐部增加了女子单打和男子双打比赛。女子双打和混合双打在1913年加入。锦标赛在1922年搬到了如今的Church路的场地。如同其他3项“大满贯”赛事,温布尔登在1968年网球公开时代到来之前,只对顶级的业余选手开放。英国人对锦标赛甚为骄傲,但它也是其民族苦闷和幽默的来源:英国男性自1936年的佛瑞德·佩里(Fred Perry)之后再未获得过单打冠军;而最近一次英国女子单打冠军则是在1977年的弗吉尼亚·韦德(Virginia Wade)。 ●球场 [编辑本段] 主要球场叫做“中心球场”(Centre Court),是举行决赛的地方。由于比赛过程中伦敦天气的不可预知性,球场配有可折叠的屋顶,预计到2009年完工。一号球场在1997年经过一次大型重建,由比邻中心球场的原址搬到了一个新的可容纳更多观众的专用场地。原来的一号球场据说拥有独特的氛围,是许多选手的心爱之地,所以有很多人对其移址感到悲伤。一号球场通常举办一些非常重要的比赛,如单打的四分之一决赛,它还拥有一座外置的巨大屏幕,用来让聚集在场外亨曼山上观战的球迷欣赏比赛。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球迷在这块山坡上为冲击冠军的本土球员加油助威,但是遗憾的是,1936年之来,英国的球员再没有举起过冠军奖杯。 二号球场拥有“冠军坟墓”的称号,因为在此地进行比赛的种子选手通常被排名较低的对手所淘汰。曾经的受害者包括了安德烈·阿加西(Andre Agassi)、罗杰·费德勒(Roger Federer)和皮特·桑普拉斯(Pete Sampras),在2005年的第一轮还差点将蒂姆·亨曼(Tim Henman)拉下水。 ●传统 [编辑本段] 绿色和紫色是温网的传统代表色。女选手在整个赛事中,其姓之前被冠以“小姐”或“夫人”(如主裁判宣报比分时),而男选手则直呼其姓。 比赛于每年6月最后一周至7月第一个星期举行,历时2周。从传统上讲,赛事中的周日无比赛。但历史上有3次周日(最近一次为2004年),因天雨而被迫举行比赛。第一周内举行早期赛事,而第二周则举行“16强”、四分之一决赛、半决赛和决赛。 男子单打冠军将获得一座18英寸高的镀金奖杯。女子单打的奖品一个为直径约19英寸的银盘,通常被称作“Rosewater Dish”或“Venus Rosewater Dish”。还有其他一些活动奖品。2005年比赛的奖金(双打奖金将被平分)为: ☆男子单打:630,000英镑 ☆女子单打:600,000英镑 ☆男子双打:218,500英镑 ☆女子双打:203,250英镑 ☆混合双打:90,000英镑 温网和法网的男子冠军奖金比女子较多;而在美网和澳网中,男女奖金则是相同的。 对于比赛观众,草莓配奶油是他们在观看比赛期间的传统零食。此外,对于观众着装规定虽然已经有所减少,但是比赛时男性观众依然不能穿着短裤,女性则不能戴帽子,因为这样可能阻碍后排观众的视线。 下雨也几乎已经成为温网的一项传统:几乎每年的温网都必定会碰上雨天;而且由于是草地球场,一旦下雨必须由球童们拉起雨罩保护球场,这也成了一项年年上演的经典画面(虽然在可折叠屋顶完工后,中央球场将不会再受下雨影响)。 温网奖金表 [编辑本段] 列项 2007年(英镑) 2008年(英镑) 增长率 总奖金额 11,282,710 11,812,000 4.7% 男子冠军 700,000 750,000 7.1% 男子亚军 350,000 375,000 7.1% 女子冠军 700,000 750,000 7.1% 女子亚军 350,000 375,000 7.1% 男双冠军 229,000 230,000 3.2% 男双亚军 111,440 115,000 3.2% 女双冠军 222,900 230,000 3.2% 女双亚军 111,440 115,000 3.2% 混双冠军 90,000 92,000 2.2% 混双亚军 45,000 46,000 2.2% 历届男单冠军 [编辑本段] 在赛会历史上桑普拉斯曾七次摘得过冠军,而费德勒也五次捧起了银质奖杯。这个奖杯从1887年开始沿用至今,杯上刻着“全英草地俱乐部单打冠军”。 年度 冠军 亚军 2008 纳达尔(西班牙) 费德勒(瑞士) 2007 费德勒 (瑞士) 纳达尔 (西班牙) 2006 费德勒 (瑞士) 纳达尔 (西班牙) 2005 费德勒 (瑞士) 罗迪克 (美国) 2004 费德勒 (瑞士) 罗迪克 (美国) 2003 费德勒 (瑞士) 菲利普西斯 (澳大利亚) 2002 休伊特 (澳大利亚) 纳尔班迪安 (阿根廷) 2001 伊万尼塞维奇(克罗地亚) 拉夫特(澳大利亚) 2000 桑普拉斯(美国) 拉夫特(澳大利亚) 1999 桑普拉斯(美国) 阿加西(美国) 1998 桑普拉斯(美国) 伊万尼塞维奇(克罗地亚) 1997 桑普拉斯(美国) 皮奥林(法国) 1996 克拉吉塞克(荷兰) 华盛顿(美国) 1995 桑普拉斯(美国) 贝克尔(德国) 1994 桑普拉斯(美国) 伊万尼塞维奇(克罗地亚) 1993 桑普拉斯(美国) 考瑞尔(美国) 1992 阿加西(美国) 伊万尼塞维奇(克罗地亚) 1991 史蒂希(德国) 贝克尔(德国) 1990 艾伯格(瑞典) 贝克尔(德国) 1989 贝克尔(德国) 艾伯格(瑞典) 1988 艾伯格 (瑞典) 贝克尔(德国) 1987 卡什(澳大利亚) 伦德尔(捷克) 1986 贝克尔(德国) 伦德尔(捷克) 1985 贝克尔(德国) 库兰(爱沙尼亚) 1984 麦肯罗(美国) 康诺斯(美国) 1983 麦肯罗(美国) 刘易斯(新西兰) 1982 康诺斯(美国) 马克安诺(美国) 1981 马克安诺(美国) 比约博格(瑞典) 1980 比约博格(瑞典) 马克安诺(美国) 1979 比约博格(瑞典) 塔那(美国) 1978 比约博格(瑞典) 康诺斯(美国) 1977 比约博格(瑞典) 康诺斯(美国) 1976 比约博格(瑞典) 纳斯塔塞 (罗马尼亚) 1975 阿什(美国) 康诺斯(美国) 1974 康诺斯(美国) 罗斯沃尔(澳大利亚) 1973 科德斯(捷克) 马特维利(前苏联) 1972 史密斯(美国) 纳斯塔塞(罗马尼亚) 1971 纽康比(澳大利亚) 史密斯(美国) 1970 纽康比(澳大利亚) 罗斯沃尔(澳大利亚) 1969 拉沃尔(澳大利亚) 纽康比(澳大利亚) 1968 拉沃尔(澳大利亚) 罗切(澳大利亚) 历届女单冠军 [编辑本段] 在赛会历史上女金刚纳夫拉蒂诺娃曾9度封后,格拉芙也曾7次笑傲群芳。 年度 冠军 亚军 2008大威廉姆斯 (美国) 小威廉姆斯 (美国) 2007大威廉姆斯 (美国) 巴托丽 (法国) 2006 毛瑞斯莫(法国) 海宁(比利时) 2005大威廉姆斯 (美国) 达文波特(美国) 2004 莎拉波娃(俄罗斯) 小威廉姆斯 (美国) 2003 小威廉姆斯 (美国) 大威廉姆斯 (美国) 2002 小威廉姆斯 (美国) 大威廉姆斯 (美国) 2001 大威廉姆斯 (美国) 海宁(比利时) 2000 大威廉姆斯 (美国) 达文波特(美国) 1999 达文波特(美国) 格拉芙(德国) 1998 诺沃特娜(捷克) 陶兹亚特(法国) 1997 辛吉斯(瑞士) 诺沃特娜(捷克) 1996 格拉芙(德国) 桑切斯(西班牙) 1995 格拉芙(德国) 桑切斯(西班牙) 1994 马丁内兹(西班牙) 纳芙拉蒂洛娃(美国) 1993 格拉芙(德国) 格拉芙(德国) 1992 格拉芙(德国) 塞莱斯(美国) 1991 格拉芙(德国) 萨巴蒂尼(阿根廷) 1990 纳芙拉蒂洛娃(美国) 加里森(美国) 1989 格拉芙(德国) 纳芙拉蒂洛娃(美国) 1988 格拉芙(德国) 纳芙拉蒂洛娃(美国) 1987 纳芙拉蒂洛娃(美国) 格拉芙(德国) 1986 纳芙拉蒂洛娃(美国) 曼德利科娃(捷克) 1985 纳芙拉蒂洛娃(美国) 埃弗特(美国) 1984 纳芙拉蒂洛娃(美国) 埃弗特(美国) 1983 纳芙拉蒂洛娃(美国) 安德里亚-耶格(美国) 1982 纳芙拉蒂洛娃(美国) 埃弗特(美国) 1981 埃弗特(美国) 曼德利科娃(捷克) 1980 古拉贡(澳大利亚) 埃弗特(美国) 1979 纳芙拉蒂洛娃(美国) 埃弗特(美国) 1978 纳芙拉蒂洛娃(美国) 埃弗特(美国) 1977 维德(英国) 康诺斯(美国) 1976 埃弗特(美国) 古拉贡(澳大利亚) 1975 比利-简-金(美国) 古拉贡(澳大利亚) 1974 埃弗特(美国) 莫罗佐娃(俄罗斯) 1973 比利-简-金(美国) 埃弗特(美国) 1972 比利-简-金(美国) 古拉贡(澳大利亚) 1971 古拉贡(澳大利亚) 玛格丽特-考特(澳大利亚) 1970 玛格丽特-考特(澳大利亚) 比利-简-金(美国) 1969 琼斯((英国) 比利-简-金(美国) 1968 比利-简-金(美国) 特加特(澳大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