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百问>百科知识>党内关怀包括哪几个方面

党内关怀包括哪几个方面

2024-11-30 21:33:47 编辑:zane 浏览量:546

党内关怀包括哪几个方面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党内关怀包括哪几个方面

关键词:党的建设;关怀思想;关怀机制      关心爱护党员和基层干部,历来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新形势下增强党组织对党员的凝聚力,激发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从根本上讲,激励是一种关怀,帮扶也是一种关怀,可以统称为党内关怀思想。研究中国共产党党内关怀思想是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前提和基础,而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研究党内关怀思想的目的、运用和发展。所以研究党内关怀思想就成为新阶段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实现党内和谐并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主要途径。      一、党内关怀思想及其历史渊源      党内关怀思想及关怀机制的概念。党内关怀思想就是指中国共产党为了共同的奋斗目标和最高理想,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高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先进性,而对广大党员和基层干部在政治上、思想上、精神上、生活上、心理上进行关心、引导、激励、帮助、疏导的一系列理论原则和思想方法,是系统和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与此相对应,党内关怀机制就是指由党内关怀的对象、内容、主体、方式、保障等要素构成的有机统一体以及各要素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的总和。   党内关怀思想的内涵与外延。根据上述定义,我们可以对党内关怀思想的内涵与外延作出以下理解:首先,党内关怀思想的界定在党内进行的。虽然党外的广大群众和无党派人士也需要中国共产党的关怀、引导和帮助,但不是这里研究的范围和内容。其次,党内关怀思想所指对象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尤其是指基层干部和处于社会基层的普通共产党员。第三,党内关怀思想在方向上是指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的关怀,党的集体和党的组织对党员个人的关怀,领导干部对一般党员的关怀,一般不包括下级对上级的尊敬与爱护。第四,党内关怀思想的目的是激发各级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的聪明才智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第五,党内关怀思想的本质是关心人、引导人、帮助人、激励人、发展人和成就人。第六,党内关怀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关怀、思想关怀、精神关怀、生活关怀和心理关怀等几个方面。第七,党内关怀思想的方式主要是政治上促其进步,思想上促其提高,精神上给予激励,物质给予帮助,心理上经常疏导。第八,党内关怀思想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能片面地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任何割裂这个整体的思想都是错误的。   党内关怀思想的历史渊源。人类文明的任何思想理论的产生,从认识史的角度来看,都是对以前认识的继承,与已有科学思想成果有着承前启后的渊源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又总结新的实践经验而作出的丰富与发展。中国共产党党内关怀思想虽然早就有之,但作为一个较为明确的概念是在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根据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意见,认真分析当前党建工作实际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即要回答“党员奉献社会,谁来关怀党员”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党内关怀思想也不是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后自然而然产生的,它是在与党内“左”倾和右倾错误思想斗争中逐渐发展起来的。1927年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反革命“四·一二政变”后,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仍然坚持右倾投降主义,共青团中央书记任弼时上书中央提出意见,陈独秀竟粗暴地当面将意见书撕毁,谈不上对革命同志的关怀。1932年临时中央执行“左”倾冒险主义方针,把持有不同意见的党内同志都看作“机会主义者”,开展“残酷斗争”和“无情打击”,更是与党内关怀思想背道而驰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科学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党内关怀主张,初步创立了党内关怀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就提出了党员职业化思想,提出失业的党员应当设法找到职业,党组织应当帮助党员去谋职业,无职业技能的还要学习,特别应注意到工厂中去做工,党员之间也应互相介绍职业。要使党员不依赖党生活,而且能深入群众,把党的影响扩大到群众中去,同时能把群众的意见正确地反映到党内,使党成为真正的群众的党。并提出“党员职业化,党的产业化是党无产阶级化的主要条件”,也是创造党的无产阶级基础的“主要路线之三”。后来,毛泽东一再倡导:“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陈云也强调:“第一,了解人;第二,气量大;第三,用得好;第四,爱护人。”陈云指出,领导者要用人用得好,就一定要做到让下级敢于说话,敢于做事,要从多方面像父母爱护子女那样爱护干部,不使他垮台。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总结国内外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和改革开放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发展了党内关怀思想。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是邓小平党内关怀思想产生的历史根据,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党内关怀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是邓小平党内关怀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注重制度建设是邓小平党内关怀思想的鲜明特点。邓小平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特别是“***”中对党员、干部进行的严重迫害的沉重教训,提出了用制度来保障党员、干部的权利的思想。他认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他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他还举了斯大林严重破坏社会主义法制而导致对许多党员、干部进行了“肃反扩大化”的错误和毛泽东晚年没有解决制度问题而导致了“***”十年浩劫的教训。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党的思想作了进一步的发展。江泽民任总书记以后,围绕在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基本问题,在新的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党内关怀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党的自身建设的实际,不断拓展党的建设的内容,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贯彻科学发展观中提出了完整的党内关怀思想。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党内关怀思想进行了新的理论阐述,标志着党内关怀思想的成熟。      二、党内关怀思想的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党内关怀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政治关怀政治关怀就是关心党员干部和基层组织在政治方面的成长与进步、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毛泽东认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我们的责任,就在于组织他们,培养他们,爱护他们,并善于使用他们。”“不但要关心党的干部,还要关心非党的干部。”关心干部就是要在工作中善于识别干部、善于使用干部、善于爱护干部。爱护的办法就是要指导他们、提高他们、检查他们的工作、帮助他们改正错误、照顾他们的困难。“犯了严重的错误,方才加以注意,不是爱护干部的办法。”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对干部的关怀还表现在物质生活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党中央提出对“干部有疾病、生活、家庭等项困难问题者,必须在可能限度内用心给以照顾”,充分体现了党内关怀思想的细至入微。邓小平也曾经明确指出:“我们要创造民主的条件,要重申‘三不主义’: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在党内和人民内部的政治生活中,只能采取民主手段,不能采取压制、打击的手段。宪法和党章规定的公民权利、党员权利、党委委员的权利,必须坚决保障,任何人不得侵犯。”要不断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力度,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提高年轻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治素质。格外关注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地方努力工作的干部,注意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优秀干部。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严格实行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反对和防止个人或少数人专断。   思想关怀思想关怀就是关心党员干部思想的解放与提高,经常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党员干部。着重对党员进行思想关怀,防止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对党员的侵蚀,是毛泽东党内思想关怀的突出特点。党员头脑中不正确思想的来源,自然是由于党的组织基础的最大部分是由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成分所构成的,“但是党的领导机关对于这些不正确的思想缺乏一致的坚决的斗争,缺乏对党员作正确路线的教育,也是使这些不正确思想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原因。”解决的办法就是对党员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教育和积极的党内思想斗争。“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和革命团体内的团结使之利于战斗的武器。”共产党员应该做到“无论何时何地,坚持正确的原则,同一切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作不疲倦的斗争,用以巩固党的集体生活,巩固党和群众的联系”。思想关怀必须坚决反对党内思想斗争的过火政策,“决不应使过去那种‘乱戴帽子’的坏习惯继续存在”。对党员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只能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而不能采取鲁莽的态度。揭发和批判党员干部思想的错误,一定要像医生治病一样,其目的是为了救人,而不是为了把人整死。要让党员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积极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不断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

版权声明:文章由 问百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wenbwen.com/article/213745.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