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九年,新中国特赦第一批战犯,他们都被安排了什么工作?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经过解放战争四大战役之后,国民党高级将领中一部分随蒋介石前赴台湾,一部分逃亡国外,其中不少人都成为了俘虏,包括杜聿明、王耀武、文强、郑庭笈等。那么,这些曾经辉煌的国军高级将领、新中国的战犯们,开国之后去了哪里?
事实上,包括杜聿明在内的一百名国军将领,都被关进了北京战犯管理所——功德林。功德林本是德胜门外的一座寺庙,后清政府在此创立“京师习艺所”,北洋政府时期变更为京师第二监狱,后来蒋介石国民政府接管以后,用来关押政治犯。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成为了关押国军将领的地方。
杜聿明等进入功德林中接受改造,每天接受思想改造、劳动改造,这些曾经位高权重的国民党高官们,进入功德林后便再也不复以前的生活。他们互称同学,每日按时起床,按时睡觉,有专人进行管理。一九五九年的一日,一个颇令人振奋的消息,在功德林之中炸开了锅。
那是一九五九年九月十八日,这年正值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对战犯进行特赦。
第一批得到特赦的战犯,包括杜聿明、王耀武、曾扩情、宋希濂、杨伯涛、陈长捷等三十名国军高级将领,以及包括爱新觉罗溥仪在内的三位伪满洲国人员。十二月四日,三十三名特赦战犯拿到了期盼已久的“特赦证”,成为了正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不过,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这些战犯面前,今后的出路在哪里?他们此前都是国民党高级将领,有着高官厚禄,但被关押超过十年,如今早已物是人非,不是国民党的天下,他们要如何谋生?事实上,对于这个实质性的问题,中央也考虑到了,不过解决方案迟迟没有拿出。
杜聿明乃是黄埔一期生,曾任过第五军军长,前半生可谓叱诧风云,他表示自己会木工活,也曾修理过卡车,今后可以揽一些木工活。杨伯涛曾担任过第十八军军长,他认为自己以前是农民出身,如今“尘归尘,土归土”,不如返璞归真,余生做一名农民。
此后,分批特赦的战犯们,一些进入国家文史机构,一些则被分配到地方文史机构。事实上,他们在整理史料上也的确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揭示、纠正、澄清了大量的战争史实,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