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荃不喜读书却骁勇善战,最后结局怎样了?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曾国荃是谁?
曾国荃
晚清名臣曾国藩的九弟。跟着老哥一起打太平军、捻军,也是晚清名将,湘军主要将领之一,因善于挖壕围城有“曾铁桶”之称,官至两江总督、太子太保。
1875年后历任陕西巡抚、山西巡抚,署两广总督。光绪十年( 1884)署礼部尚书、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光绪十五年(1889)加太子太保衔。翌年,卒于位,谥“忠襄”。
巧合的是,曾国藩和曾国荃两兄弟都曾担任两江总督,而且都是去世在两江总督任上,清廷追赠这兄弟俩的官职也都是太傅。
曾国荃善战但脾气倔
曾国荃的倔脾气上来了,就像一头牛,谁都拉不住,就连他哥哥曾国藩有时都要让他三分。
举个例子,攻打南京的时候,曾国荃不肯撤军,拼命要猛攻。
打南京的时候,最初曾国藩想派曾国荃去救援上海,但他这个倔强的弟弟紧盯南京要建奇功,曾国藩只好就派门生李鸿章带着才组建的淮勇于救援上海,这也是淮军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
李秀成
攻打南京的时候,最初曾国荃率军一路势如破竹,太平军相继失守当涂、芜湖、板桥、秣陵关、大胜关、三汊河、江心洲等。但是打到南京城下之后,就很难了。
此时正是南京最热的时候,“暑雨失时,疾疫大作,各路军营多染疾病”。酷热加上战场尸体腐烂无法处理,很多士兵将领得病,甚至病死,曾国荃手下就有1万多士兵感染病不能作战。此外李秀成此时带领20万太平军救南京,和南京城内太平军配合,猛攻曾国荃部。
太平军
和太平军连番血战厮杀中,湘军也伤亡惨重,加上病者众多,兵员急剧减少。而且打仗用的火药也供应不上。曾国藩忧心如焚,写信让弟弟撤军,但是曾国荃的牛脾气上来了,谁劝也不听,就是要在这死磕,用湖南话说就是霸蛮。
李秀成接连打了46天,没打下来,最后不得不放弃救援撤退。而这也成为太平天国命运的重要转折点。
这之后不久,曾国藩最小的弟弟曾国葆(1827-1862)病死南京城外军营中。
曾国藩再次写信要曾国荃退兵。曾国荃依然不听,不但不听还要求增兵围城。最终在曾国荃的霸蛮之下,湘军终于在1864 年攻陷了南京。而曾国荃终于拿到了攻陷南京的首功,也就此建立了重要的功绩。清廷在曾国荃去世后说平定太平天国,曾国荃“厥功最伟”。
曾国藩
还有一个细节,其实在南京打得最激烈的时候,清廷下令驻扎在苏州、上海一带的李鸿章淮军也去帮忙曾国荃。但是曾国荃坚决不同意,在他眼里攻下南京的首功只能是他,只属于他曾国荃,外人不能染指。为了夺得攻打天京城的头功、全功,他甚至准备好了,如果淮军和洋枪队来的话,他的部队就先打淮军、洋枪队。可见曾国荃的贪功以及天不怕地不怕的牛脾气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