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百问>百科词条>为什么第二个五年计划到第3个五年计划中间有3年的空白时间?应该是衔接在一起的啊!

为什么第二个五年计划到第3个五年计划中间有3年的空白时间?应该是衔接在一起的啊!

2025-02-07 08:50:06 编辑:zane 浏览量:554

为什么第二个五年计划到第3个五年计划中间有3年的空白时间?应该是衔接在一起的啊!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为什么第二个五年计划到第3个五年计划中间有3年的空白时间?应该是衔接在一起的啊!

1963-1965不连续的五年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以来,共执行了十一个五年计划(“十一五”计划正在执行)。在新中国近半个世纪的历史中,仅有两个三年是在五年计划的执行之外,专门用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调整的。一个是1950-195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之前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在进行着一场浩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的同时,党和政府采取“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经过三年艰苦奋斗,迅速治愈了八年抗战和三年内战的战争创伤,国民经济恢复和超过了建国前最高水平的1936年,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一个奇迹;一个是1963-1965年,在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头三年轰轰烈烈搞“大跃进”,后两年被迫调整之后,不得不中止五年计划的连续制订,用三年的时间继续调整,前后五年(1961-1965年)艰难困苦调整。原因:大跃进造成严重的后果,用五年(61-65年)时间 进行整顿。1958年8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扩大会议讨论并批准《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意见》。该意见提出,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基本目标是: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提前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为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技术、文化的高度发展,开始向共产主义过渡创造条件。到1962年,全国就能建成强大的独立的工业体系,各协作区就能建成比较完整的、不同水平和有各自特点的工业体系;全国在钢铁和其他若干重要产品的产量方面就能接近美国;在主要科技方面就能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很多的具体指标比原“二五”计划高出1-8倍之多。由于计划严重脱离实际,指标过高,加之自然灾害和前苏联撕毁合同,使国民经济严重比例失调,陷入困境。1960年8月,中共中央北戴河工作会议期间,根据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提出要对经济进行整顿和调整的问题;8月中下旬,国家计委在讨论编制1961年经济计划控制数字时,李富春提出,“应以整顿、巩固、提高为主,增加新的生产能力为辅;着重解决配套、补缺门、前后左右和品种质量问题,以便取得主动。”8月底,国家计委在向国务院汇报1961年经济计划时,提出了“调整、巩固、提高”的问题。周恩来在听取汇报后,加上了“充实”两字予以完善,从而形成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9月30日,中共中央批转的国家计委《关于1961年国民经济计划控制数字的报告》中提出了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大力恢复农业,压缩基本建设和重工业生产,精简职工和城镇人口,到1962年,国民经济才开始好转。但是,与1956年提出的《建议》相比,除原煤、石油、发电量达到规定指标外,钢、水泥、粮食、棉花等许多重要工农业产品产量都远远低于规定指标。1961年8月下旬-9月中旬,中共中央在庐山召开工作会议,决定为了继续完成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再用3年时间(1963-1965)继续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作为今后发展的过渡阶段,为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创造条件。五年计划(The Five-Year Plan),后改称五年规划,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纲要,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中国从1953年开始制第一个“五年计划”。从“十一五”起,“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除1949年10月到1952年底为中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回顾五年计划/规划的历史,不仅能描绘建国以来经济发展的大体脉络,也能从中探索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通过对比与检视过去,可以从历史的发展中获得宝贵的经验,从而指导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国正在实施第十三个五年计划(2016年-2020年)。

版权声明:文章由 问百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wenbwen.com/tips/247752.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