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百问>百科词条>中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与抗日战争时期的不同土地政策?

中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与抗日战争时期的不同土地政策?

2024-11-29 08:26:41 编辑:zane 浏览量:553

中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与抗日战争时期的不同土地政策?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

土地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1、含义: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现农民土地所有制的革命。

2、背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蒋介石发动围剿,中共在根据地开展的。

3、原因:

(1)封建土地所有制阻碍生产力发展;

(2)是农民最根本的要求,也是中国民主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

(3)只有进行土地革命,才能调动农民革命和生产积极性,巩固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取得战胜敌人的最基本条件。

4、区域:革命根据地

5、土地革命路线:

(1)内容: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制定的依据:国内主要矛盾(阶级矛盾即中国人民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矛盾)。

6、作用(意义):

使广大贫雇农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得到保证;为保卫胜利果实,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调动了一切反封建力量(如贫农、雇农、中农、富农、中小工商业者)。

抗日战争时期(1931-1945)

土地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1、背景:

(1)国民党政策由对外转向对内,由抗日转向反共;1939年初,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掀起了反共高潮;

(2)日本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 推行“三光”政策。

2、实质:承认地主对土地财产的所有权,同时保证农民的承佃权,即限制封建剥削。

3、制定的依据:

(1)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即由中国人民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阶级矛盾变为中日民族矛盾;

(2)国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

4、作用(意义):

(1)有利于减轻农民的负担,改善农民的物质生活,提高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

(2)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5、与1931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土地政策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对地主土地所有权的处理方法.

中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与抗日战争时期的不同土地政策?

扩展资料

土地政策指的是国家根据一定时期内的政治和经济任务,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和管理方面规定的行动准则。它是处理土地关系中各种矛盾的重要调节手段。

一般包括地权政策、土地金融政策和土地赋税政策等。

土地政策制定原则:

1、目标明确:土地政策是为土地管理过程指明方向和提供依据,其目标既要与土地管理的目标对应,又要具体、明确;

2、全面、准确收集信息原则;

3、可行性原则;

4、多方案择优原则;

5、系统性原则;

6、公共利益原则。

通常情况下土地政策对三大效益的选择顺序是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最后才是经济效益,也就是说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人类的生态环境尤其是坚持公共利益优先原则是最主要的。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标语宣传及其历史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土地改革运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抗日战争时期农村土地政策

版权声明:文章由 问百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wenbwen.com/tips/212632.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