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量是怎么计算的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降雨量一般用雨量筒测定,所以降水量中可能包含少量的露、霜和淞等。气象学中常有年、月、日、12小时、6小时甚至1小时的降水量,6小时中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6小时降水量;24小时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24小时降水量。
一个旬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旬降水量。一年中,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年降水量”。
液态降水量称为雨量,有时两者也作为同义词。单位时间的降水量称为降水强度,常用mm/h或mm/min为单位。单位时间的雨量称为雨强。
把一个地方多年的年降水量平均起来,就称为这个地方的“平均年雨量”。例如,北京的平均年雨量是532.0毫米,上海的平均年雨量是1166.1毫米。
降雪量
对于降雪量,在气象上是有严格的规定的,它与降雨量的标准截然不同。雪量是根据气象观测者,用一定标准的容器,将收集到的雪融化后测量出的量度。
气象上对于雪量有严格的规范。如同降雨量一样,是指一定时间内所降的雪量,有24小时和12小时的不同标准。在天气预报中通常是预报白天或夜间的天气,这主要是指12小时的降水量。
降雪量是指将雪转化成等量的水的深度,与积雪厚度可按照1:15的比例换算。如此计算,97.7毫米降雪量约为1.5米厚的积雪,各等级降雪量的标准如下:
零星小雪是指有量降雪量但小于0.1毫米;
小雪:大于等于0.1毫米,小于1.0毫米;
中雪:大于等于1.0毫米,小于3.0毫米;
大雪:大于等于3.0毫米,小于5.0毫米;
暴雪:降雪量大于等于5.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