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百问>百科词条>中共八大的制定的经济建设方针

中共八大的制定的经济建设方针

2024-11-08 03:27:00 编辑:zane 浏览量:582

中共八大的制定的经济建设方针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中共八大的制定的经济建设方针

针对1955年底之后建设事业中一度出现的只求“多快”而忽视“好省”的急躁冒进偏差,1956年2月周恩来在国务院第24次全体会议上发言时指出:现在有点急躁的苗头,这需要注意。社会主义积极性不可损害,但超过现实可能和没有根据的事,不要乱提,不要乱加快,否则就很危险。6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刘少奇主持下,确认了此前中央会议在讨论1955年国家决算和1956年国家预算报告稿时所提出的一条重要方针,即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随后,根据中央领导指示,《人民日报》发表了《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情绪》的社论,提请人们要正确了解中央提出的又多、又快、又好、又省的方针,不要把它片面化和绝对化。 党的八大在认真总结一五计划时期经济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重申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强调要把计划放在既积极又稳妥可靠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又统筹安排,切实保证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各方面能按比例均衡地发展。之后,陈云在省级党委书记会议上提出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要重视研究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经济计划应注意保持财政收支、银行信贷和物资供需三大平衡。资源安排总体要按生活、生产、基建这样的顺序来合理分配、排队使用,反映出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工作方针。 在经济体制方面作出了一些非高度计划化的设想或尝试,指出了正确方向。党的八大召开之前,毛泽东已开始触及经济体制的改革问题,曾提出要改变国家过度集中的倾向,适当扩大地方和企业的权限,发挥好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党的八大进一步明确了改进经济体制的思想,提出了适当扩大地方和企业权力的意见,以利于发挥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陈云在八大的发言中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提出在工商业经营、生产计划和市场方面分别实行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体制设想,其难能可贵的意见为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所吸纳。就是说,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生活中,要分别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计划生产、国家市场为主体,同时以个体经营、自由生产、自由市场为补充。这实际上蕴含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重要思想,成为后来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与政策的先导。 1956年12月毛泽东同民建和工商联负责人谈话时,针对社会主义改造后期的缺点,曾表示在一段时期内要继续实行“新经济政策”,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他的谈话得到了中央其他领导同志的赞同和阐发。刘少奇在不同场合曾指出:要允许雇工,有百分之几的资本主义并不可怕,它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补充。我们一定要比资本主义经济搞得更多样,更灵活。如果只有呆板的计划性,那还有什么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呢? 在对经济管理体制改革问题进行了大量调研和取得共识的基础上,1957年秋,陈云主持起草了关于改进工业、商业、财政管理体制的三个文件,经党的八届三中全会和国务院第61次全体会议通过后,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第84次会议原则批准实施。文件的精神是要调整中央和地方、国家和企业的关系,把一部分管理权力下放给地方和厂矿企业,以克服中央和国家集权过多的弊端,充分发挥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

版权声明:文章由 问百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wenbwen.com/tips/197379.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