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百问>百科词条>陶埙的起源是什么?

陶埙的起源是什么?

2024-09-06 04:18:09 编辑:zane 浏览量:547

陶埙的起源是什么?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陶埙的起源是什么?

那是很久很久以前,我国中原地区有一个小伙子叫做埙,他非常喜欢唱歌,也喜欢吹奏各种乐器。

有一天,埙在街上捡到一个破旧的陶壶,这个陶壶样式非常特别,埙便利用这个陶壶改造成了一件乐器。

埙非常喜欢这个乐器,他觉得这个乐器能抒发自己的情意。埙天天都要吹,凄婉缠绵的乐声如泣如诉地飘呀飘……。

后来,有一个漂亮姑娘叫做张小红,是张员外家的千金小姐。张小红听到了埙动人的乐声,被这悠扬婉转的乐声所感染,她喜欢上埙这个聪明的小伙子。

于是,张小红让父亲请来了这个叫埙的小伙子,张员外见这个小伙子相貌英俊却衣衫褴褛,他心中很不悦,很快叫人把他打发走了。

埙虽然见到了张小红,却被她父亲赶了出去。埙也很喜欢这个漂亮的姑娘,他日思夜想病倒了,口里叫着姑娘的名字离开了人世间。

据说,埙的心却变成了一颗红宝石,一位过路的匠人看见了这块晶莹剔透的红宝石和那个陶壶乐器,于是他就拾起红宝石,镶嵌在陶壶乐器上,将这件破旧的陶壶乐器打造成一个“心”形的饰物,然后摆在集市里卖。

后来,张小红路过集市,她看见这件乐器,马上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亲切感,她想起了埙,于是就买了下来带回家里。

小红姑娘睹物生情,她又想起了埙,她很是伤心,禁不住落下泪来,姑娘的眼泪滴在红心宝石上,这件乐器被姑娘的泪水浸润了以后,忽然碎裂开来。

后来,人们得知了这个故事,为了纪念发明这个乐器的埙,便将它称为埙了。

埙是我国最古老的土类乐器,也是我国古代吹奏乐器之一。

相传埙起源于一种叫做“石流星”的田猎工具。远古时候,人们常常用绳子系上一个石球或者泥球,投出去击打鸟兽。有的球体中间是空的,人们抡起来一兜风能发出声音。后来人们觉得挺好玩,就拿来吹,于是这种石流星就慢慢地演变成了埙。

后来,随着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埙演化为单纯的乐器,并逐渐增加音孔,发展成可以吹奏曲调的旋律乐器。

最早的埙是用石头和骨头制作的,后来发展成为陶制的,形状也有多种,如扁圆形、椭圆形、球形、鱼形和梨形等,其中以梨形最为普遍。

埙上端有吹口,底部呈平面,侧壁开有音孔。埙经历了漫长的阶段,大约在四五千年前,埙由一个音孔发展到了两个音孔,能够吹三个音。

原始社会的埙,器形多样,比如人们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掘的陶埙,呈椭圆形,只有吹孔,无音孔,约7000多年的历史。还有陕西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陶哨,其形略如橄榄,也只有一个吹孔,用细泥捏塑而成,是埙的原始形态之一,约6000多年历史。

到了夏商周时期,埙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后来,人们在甘肃玉门火烧沟出土的父系社会晚期的陶埙,有3个音孔,能吹4个音。

商代的埙比原始时期和夏代有了较大的发展,有陶制、石制和骨制的,以陶制最为常见,形体多为平底卵形。战国时期陶埙也为平底卵形,但也有其他形状的。

到了晚商时期,埙发展到5个音孔,能吹6个音。到公元前7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埙已经有6个音孔,能吹出完整的5声音阶和7声音阶了。埙由一个音孔发展到6个音孔,经历了3000多年的漫长岁月。

到了春秋时代,以和为美曾经是一个重要的音乐审美观,“埙唱而篪和”,是儒家“和为贵”的哲学思想在音乐上的集中反映。“和”,是指内容舒缓平和,有助于教化,体现了当时的音乐审美观点。而埙的声音恰恰和谐动听,其音乐功能是显著的。

春秋时期人们认为:

埙具治后之德,圣人贵淹。于是,错凡银、借福勃。

这便说明了埙是一种中音吹奏乐器,因为它的音色古朴淳厚,同古人说话时惯用的高频调相比,显得格外柔润。所以,在我国先秦时期,埙特别受到当时人们的推崇和喜爱。

版权声明:文章由 问百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wenbwen.com/tips/152122.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