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炮兵学院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虎踞龙盘的六朝古都南京东郊,坐落着闻名遐迩的炮兵军官的摇篮——南京炮兵学院。她是我军于建国前创办的为数不多的院校之一,也是最早对外开放的军事单位之一,担负着培训炮兵指挥军官的任务。目前,设有榴炮分队指挥、反坦克炮分队指挥、自行火炮分队指挥、炮兵侦察测地分队指挥和英语、计算机等专业的本科及大专教育;设有军事装备学、作战指挥学和兵种战术学等三个学科的硕士研究生教育。1951年开始接待外宾参观访问,并承担培训外国军事留学生的任务。80代以来,相继圆满地完成了总部赋予的多项新装备 培训、试验任务,成为全军炮兵新装备接装培训基地。该院是唯一承担全军自行火炮指挥和炮兵侦察测地专业教学任务的院校,是炮兵新型弹种使用方面的教学和科研中心 。 南京炮兵学院的前身是抗大四分校发展演变的华东军政大学炮兵大队。1947年3月18日,以该大队为基础,在山东沂水扩建为华东特种兵纵队特科学校。先后参加了济南、淮海等战役,曾八迁校址六易校名。1949年5月,在“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凯歌声中,特校进驻南京汤山,接收了原国民党“汤山炮校”旧址 。1950年12月,由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毅授旗,改为第三炮兵学校。1986年7月,被中央军委命名为南京炮兵学院 。 该院毗邻亚洲著名的汤山靶场,从1931年国民党在此办陆军炮兵学校至今,作为炮兵训练基地,已有近70年的历史。现在这里训练条件得天独厚,环院15千米范围内设有150多个训练点,四季皆可组织实弹射击和训练,炮阵地设置在院内就可进行间瞄射击。在环院50千米范围内驻有各军兵种部队和院校,便于教学协作与合成训练,是造就现代炮兵指挥人才的理想环境 。该院已先后接待了50多个国家80余批外国军事代表团来院参观访问,并派出50多批军事专家组到20多个国家执行援外任务或担任联合国军事观察员,为20多个国家培训过多批军事留学生 。 近年来,该院学习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先后进行了炮兵射击学科、实弹综合演习、“多炮种合训”和“侦察、测地、指挥三排长合训”改革,在培养懂技术、能指挥、会管理的人才方面形成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基本实现了由培养“单一型” 人才到“复合型” 人才的转变, 为培养高层次指技合一的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 该院坚持以学术科研为先导的原则,加大科研投入和改革力度,取得丰硕成果。近年来就完成国家和总部下达的科研项目246项,研究成果获国家级、军队级和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科技进步奖和教育成果奖共79项,有多项成果获国家级或军队级一、二等奖。在研制的成果中有7种训练器材出口到十多个国家,其中“自行火炮射击模拟训练系统”,是1996年全军模拟器材成果向江主席等中央军委首长汇报表演的十二个项目之一,并参加了庆祝建军70周年举办的 " 新时期军队建设成就展览 " 。该院还是1993年获国家教委表彰的“全国优秀教学成果奖励工作先进单位”的五所军队院校之一。 在半个世纪的办学实践中,该院实现了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转变,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理论,科学规划课程性和非课程性“两个育人渠道”,突出加强课程、教学法规和教员队伍“三个建设”,在教学中坚持实行标准、程序和目标“三个控制”,形成了“二三三教学管理”系统,实现了教学管理科学化的目标,这一成果被评为军队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该院有一批在军内乃至国家有影响的知名专家。有被公认为“炮兵射击理论权威”、被收入《中国大百科全书名人录》的吴大梁教授;有博士生导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全军初级指挥院校中唯一的专业技术少将刘怡昕教授;有青年光纤通信专家、硕士生导师张正线博士后等。该院还十分重视做好全院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并注重用身边的典型教育激励全院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他们先后为总参优秀党员陶惟祥同志栽了“一棵纪念树”;为炮兵射击学专家、总参优秀党员吴大梁同志塑了“一尊像”,并设立了“吴大梁学习奖”;为党的十四大代表、全国优秀教师、全军优秀共产党员刘怡昕同志拍了“一部录像片”。目前,这“三个一”已成为学院尊师重教典型教育的生动教材 。 50年来,南京炮兵学院为全军炮兵部队输送了4万多名干部,培养了一大批献身军队建设的英才。从该院先后走出了60多位将军或军以上领导干部,先后涌现了王工一、黄忠民、孙振盛、黄修祥、周长军、范楚军等一批战斗英雄或一等功臣。1991年2月,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来院视察时对该院的教学训练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高兴地说:“你们这个地方可是有‘龙'有‘神',炮兵的‘教师爷'在这里炮兵的圣地在这里。你们炮院有着悠久的历史,优良的传统,还富有传奇色彩,这里出去的干部 、骨干都是深受欢迎的。”参考资料:http://www.juxiaozhaosheng.cn/xiexiao/nanjingpaobingxueyuan/xiaoyuanfengguang.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