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家木、余纯顺怎么消失在罗布泊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这是个未解之谜。 不管是罗布人还是内地人,只要一提起塔克拉玛干沙漠,没有人不心惊胆寒的。这大概缘由于它的神秘性和它的特殊地理性。罗布人中不知从什么年代开始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罗布泊的“卷风”是最可怕的,它会在没有任何前兆和迹象的情况下,突然间平地而起,把露出地面的物体团团围住,如果是人或动物,这种“卷风”就连卧倒伏地的时间都不给你。“卷风”带着凄厉的叫声,挟裹着沙粒,水泼一般往你的全身所有部位急促而又猛烈地抽打,好似万箭穿心。人在这种情况下,很快就会失去知觉。就在你失去知觉的期间,窒息人的呼吸直到毙命。“卷风”过后,沙漠中的地貌完全改变,沙丘跟沙丘很相似,移动的沙丘位置谁也无法看出。 这也就是说,如果不幸有人或动物被掩埋在沙丘之中,那么就很可能历经反反复复的裸露与埋葬的厄运。他也就很可能和沙漠中的胡杨树一样,即便死去,还要直立千年而不倒,直至最后风化为站立的木乃伊。 中科院新疆地理研究所老研究员夏训诚是一个研究了沙漠一辈子的专家,他先后进入罗布泊十几次。然而最让他记忆中难以磨去的历险,是1980年6月的那一次,因为那次的队长是彭加木,而老夏是副队长。 那天,他们一行十人的科学考察队,在完成了对罗布泊南岸洼地的考察之后,经过6天的艰苦跋涉,于6月16日抵达疏勒河古道南侧的库姆库都克。科考队出现了缺水的危机,水箱中所剩的水只够维持3天的生活了。要知道在沙漠腹地中,一旦断水,差不多就意味着死亡。当天晚上,彭加木等人就急电解放军某部紧急支援。17日午间,解放军某部复电:18日送水,请原地待命。 就在队员们高兴地拿着电报去找彭加木时,才发现彭加木不见了。在他经常休息的帐篷内,留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去东方找水。 老夏和别的队员看到纸条后,一时也没有考虑到人是否失踪的问题,想想方圆百公里之内哪来的水,彭加木又不是不知道,最多他也就去找找,天黑前肯定就返回营地了。然而一直到太阳落下地平线,还不见彭加木的踪影。大家一面急电告知科学院分院领导,一面发动三辆吉普车分头去找。直到天完全黑了,彭加木还是不见踪影。夜里,大家又把三部车开到地势高的地方,每半个小时就发动一次,同时燃起大火,期待着彭加木能寻着亮光回到营地。然而,这一夜,罗布泊长风如哭如泣,飞沙走石刮了整整一夜。 第二天,第三天,彭加木仍然没有回来。 当时新华社对外报道了这一消息,一时间大江南北,黄河上下,从中央到地方,彭加木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于是,6名特种战士紧急空投库姆库都克,与此同时,当地驻军和民兵、公安等,在17部军用卡车和空中飞机的低空支持下,可以说把库姆库都克翻了一遍。然而,彭加木的失踪和这罗布泊一样永远成了一个难解之迷。 历史惊人的相似,16年后的一个6月18日,也就是1996年6月18日,一个要用自己的实践来证明自己勇敢探索精神的探险者余纯顺,也永远倒在了罗布泊干涸的湖心。 在余纯顺探险的那一次,本来打算1996年进行的穿越罗布泊计划,由于有电视台记者的参与,余纯顺一时冲动,抱着打破6月不能穿越罗布泊神话的决心,在这个最危险的季节里深入到了罗布泊腹地。尽管当时有电视台的人员跟拍这一穿越过程,并且提前几天,在沿途的线路上,每5公里的地方就在地面上做上标志,底下埋藏食物喝水的供给站,应该说是万无一失的。然而,罗布泊从来都不接受冲动,人类在罗布泊,永远是无法战胜自然的。就在余纯顺进行独自徒步穿越的8天后,人们还是在残酷的沙漠中发现了他的尸体。他倒下的地方离自己放的食品和水的储藏点还不到两公里。人们找到他的尸体时发现,他赤裸全身躺在自己的野营帐篷内,这一天是1996年的6月18日。 他遇难时间和彭加木遇难的时间恰好相差16年,遇难的地点也几乎是在同一片区域,其余的内容几乎是惊人的相似。余纯顺的死,成为了罗布泊又一个永远的“迷”。 于是,就有人把罗布泊的6月称为“黑色的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