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百问>生活百科>《晋平公炳烛而学》的一些问题

《晋平公炳烛而学》的一些问题

2025-01-10 08:17:47 编辑:zane 浏览量:551

《晋平公炳烛而学》的一些问题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晋平公炳烛而学》的一些问题

1.文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至少写3种) 比喻 ,如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反问,如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排比,如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2.联合实际,谈谈有什么启发?本文给我们的启示是:学无止境,应抓紧时间.人学到老活到老。晋平公七十岁还想学习,我们青少年更应该抓紧美好时光,努力学习。[原文] 晋平公(1)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2)学,恐已暮(3)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4)?”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5)?”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6)!臣闻之:少而好(7)学,如日出之阳(8);壮 (9)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10),孰与昧行乎(11)?”平公曰:“善哉(12)!” (选自西汉刘向编《说苑》) [释] (1)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2)欲:想要。(3)暮:晚。(4)何:为什么。炳烛:点燃蜡烛照明。炳,光明,显明。乎:呢。(5)安有:哪有。为人臣:做臣子的。戏:戏弄。(6)盲臣:师旷是盲人,故自称是“盲臣”。安敢:怎敢。(7)好;喜欢,喜好。(8)阳:阳光。(9)壮:壮年,古人三十岁以上为壮年。(10)炳烛之明:点燃蜡烛照明。(11)孰与昧行乎:比摸黑走路哪个好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12)善哉:好啊。 [译文]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七十岁了,想学习(音乐),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学呢?”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却戏弄他的君王呢?”师旷说:“盲眼的我怎么敢戏弄大王呢?我听说,年轻时喜欢学习,好象初升太阳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象日中的阳 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象点燃蜡烛的光亮。(有)蜡烛的光亮,与摸黑走路比,哪一个更好呢?”平公说:“说得好啊!” [阅读提示] 文中的晋平公年欲七十想要学习,恐怕为时已晚,而师旷却劝他炳烛而学。接着师旷又打了三个比喻,年少时喜欢学习,好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正午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点燃蜡烛照明时的光亮。师旷很巧妙地点明老年时读书虽然赶不上少年和壮年时,但与摸黑走路相比较,还是好得多。从而成功地说服了晋平公,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版权声明:文章由 问百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wenbwen.com/life/234301.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