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卫舰与驱逐舰的区别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驱逐舰 驱逐舰是以导弹、鱼雷、水雷及舰炮为主要武器,具有多种作战能力的中型水面舰艇,是海军的传统舰种之一,也是海军装备数量较多、参战机会最多的一种舰艇。现代驱逐舰的排水量为2000~8500吨,多数在3000吨左右,航速30~38节。武器装备以导弹为主,并配载直升机,其使命任务多种多样,有综合型,也有单一用途型。综合型一般能执行防空、反潜和反舰等各种任务,而单一防空型则配以较强的舰空导弹和舰炮武器,以及较先进的对空警戒及侦察设备,主要担负舰艇编队内的区域防空任务,单一反潜型驱逐舰则配有较先进的反潜探测及攻击设备,并载有1~3架直升机,主要担负舰艇编队的反潜作战任务。单一反舰型驱逐舰还配有较强的反舰导弹、对地攻击导弹和舰炮,主要担负对水面舰船及岸基目标的攻击任务。因此,驱逐舰是一种能执行防空、反潜、反舰、对地攻击、护航、侦察、巡逻、警戒、布雷、支援等多种作战任务的一种舰艇。 驱逐舰本身的定义及概念近百年来发生了重大变化。19世纪中期以后,人们把装有鱼雷的400~1500吨级舰艇叫做雷击舰;1893年英国建成“汉科克”号之后,又将其称为鱼雷艇驱逐舰,这便是第一次出现驱逐舰的概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建成能率驱逐舰群进行作战的驱逐领舰,结果到60年代这一名称又被废弃,就连美国建造的第一艘核动力驱逐领舰“班布里奇”号也不得不改称为巡洋舰;战后以来,由于导弹武器广泛装舰,又出现了导弹驱逐舰的概念。 驱逐舰是一种历史悠久、用途广泛的中型水面舰艇,它的早期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初始发展阶段。19世纪60年代以前,人们发明了一种用水雷作为攻击武器的舰艇,称作水雷艇。这种艇将水雷或炸药捆绑在长长的撑竿上或拖曳于艇后,以触及敌舰使之重创或沉没。1868年世界上第一枚鱼雷问世之后,便很快装艇使用,因而出现了小轻快猛的鱼雷艇,对大型军舰形成了很大的威胁。到1890年,世界上主要海军国家已建成800余艘鱼雷艇,这迫使大国海军必须认真考虑对策。于是,英国于1893年建成世界上第一批远洋鱼雷艇。这种艇分别命名为“汉科克”号和“霍纳脱克(又分别译为“哈沃克”号和“大黄蜂”号),排水量240吨,航速27节,舰上装有3座鱼雷发射管和4门舰炮,是当时最快的战舰。这种鱼雷艇的克星曾称作鱼雷艇驱逐舰,有的还称作雷击舰或驱击舰,但比较一致的称呼还是叫做驱逐舰。 第二阶段是发展阶段。最早的驱逐舰是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它体积大,效率低,机动性差,攻击能力弱,所以到1899年就被蒸汽轮机所取代,使航速提高到30节,排水量增至1000多吨。当时,驱逐舰已具备了随舰队远洋作战的能力,所以,在1905年的对马海战中,日本驱逐舰便用鱼雷击沉俄国4艘军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驱逐舰已成为舰队的重要作战力量,所以当时又将驱逐舰称为舰队驱逐舰。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五国海军于1922年签订的华盛顿条约,对航空母舰、战列舰及重巡洋舰的吨位和数量进行了限制,从而为驱逐舰的发展提供了时机,导致驱逐舰越造越大,航速越来越快。二次大战前,驱逐舰排水量增至2000吨左右,到大战结束时,已达3500吨左右。航速也相应增至35~40节,成为最快的战斗舰艇。驱逐舰的武器配备也逐渐增强,鱼雷发射管由单管发展为双联,甚至五联装,舰炮由1~2门75毫米炮增至3~6门130毫米炮,作战威力有很大提高。二次大战中,各参战国投入的驱逐舰总数达1800艘之多,主要担负反潜、防空、护航、侦察、鱼雷攻击和火力支援等任务,成为海上多面手。 战后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驱逐舰的传统概念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主要特点是:吨位增大。由二战末期的3500吨增至8500吨,一般均保持在5000吨左右,这样一来就和轻巡洋舰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了。动力装置更新。1962年,美国建造的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驱逐舰“班布里奇”号服役,它的核动力装置可确保该舰绕地球航行16圈而不用更换燃料。此外,燃汽轮机和各种复合动力装置也应运而生,使驱逐舰的加速性和续航力有很大改善。武器配备多样化。驱逐舰一改过去那种以鱼雷和火炮为主的状况,转入以导弹为主的配置模式,除装备舰空导弹、舰舰导弹和反潜导弹外,还装备对地攻击的“战斧”巡航导弹和高性能反潜自导鱼雷。广泛携载直升机。现代驱逐舰一般可携1~2架直升机,个别能携3架直升机,其主要作用是反潜作战。 护卫舰 护卫舰是以导弹、火炮和反潜鱼雷等为主要武器的轻型水面战斗舰艇,其主要任务是为舰艇编队担负反潜、护航、近海巡逻、警戒、侦察及登陆支援作战等任务。护卫舰和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一样,也是一个传统的海军舰种,是世界各国建造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参战机会最多的一种中型水面舰艇。 早在16~17世纪,人们就把三桅武装帆船称为护卫舰。18世纪,法国建造了双层甲板的三桅轻型护卫舰;英国建造了第一艘排水量671吨的“南安普敦”号护卫舰,装备火炮32门;美国建造了第一艘护卫舰“合众国”号,装火炮74门。19世纪中期以后,蒸汽机开始装舰使用,使护卫舰的排水量有所增大,航速也有很大提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潜艇横行海上,对协约国舰船形成严重威胁。为了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安全,英、法、俄、美等国开始大批量建造护卫舰,为海上运输船队护航。当时英国建造的护卫舰已达1000吨以上,航速16节,具有较强的远洋作战能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潜艇采取“狼群”战术,又使盟国舰船连连受挫,为了保卫海上交通线畅通无阻,各国海军又开始大力发展护卫舰,战争中共建2000余艘,其中仅美国就建造了565艘,英、美、法、德、意五国建造的护卫舰就达1800艘。英国护卫舰当时已达 1500余吨,航速18~20节,具有较强的防空和反潜能力,续航力也有很大提高。 二次大战以后,护卫舰除主要为大型舰艇护航外,绝大多数国家都用于近海警戒、巡逻或护渔护航。70年代以后,护卫舰开始装备导弹和直升机,因此出现了导弹护卫舰的概念。同时,为了满足第三世界国家200海里的经济区内护渔护航及巡逻警戒的需求,还发展了一种小型护卫舰,排水量在1000吨左右,武器以导弹为主。此外,还有一种吨位更小,通常只有几十至几百吨的护卫艇,用于沿海或江河巡逻警戒。 现代导弹护卫舰是一种能够在远洋机动作战的中型舰艇,满载排水量一般为2000~4000吨,个别已达4900吨,航速30~35节,续航力4000~7500海里。主要武器是导弹、鱼雷、火炮等,一般均可携1~2架反潜直升机。根据武器配备情况及所执行任务的不同,护卫舰可分为多种类型,如防空型、反潜型、反舰型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护卫舰是英国的22型“大力”级护卫舰的第3批舰,达4900吨,比一般驱逐舰还要大。“大力”级装有8枚“鱼叉”反舰导弹、1座115毫米主炮、4座30毫米防空炮和1套“守门员”近防武器系统。此外,还装有2座六联装“海狼”舰空导弹发射装置、2座三联装反潜鱼雷发射管和2架“海王”反潜直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