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中学校历史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1946年,抗日名将蒋光鼐偕若干热心家乡教育人士,倡议并得到回应, 由东莞明伦堂拥有万倾沙当产提供经费,合并东莞简师附中与县立三中,在鹅公山东麓,创立虎门中学。1949年11月11日,东莞县人民政府接管虎门中学, 1958年首届高中班招生, 1983年,学校由市属学校转为镇属学校; 2001年虎门中学与则徐中学高中部合并,成立新的虎门中学(高级中学),校址设在原则徐中学(虎门公园旁)。 虎门中学是市九大骨干中学之一,2003年12月,被评为市一级学校。 2006年7月,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 2007年1月转为市直属学校。 2010年,将在威远岛上重建新校区。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百废俱兴,虎门中学逐步迈入规范化、科学化发展轨道,学校勤奋风起,秩序肃然,逐步迈入发展的"黄金时代"。1977年恢复高考,虎中设高考考场,虎中15名应届生考入大学。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乘改革开放之春风,珠三角经济起飞,政府对虎中教育经费投放渐增, 1978年,学校新建三层教师宿舍一座、四层办公楼一座。同年,中央教育部教育司之领导到虎门考察教育,以广东省边防城镇中学建设费为由,拨款9万元,另指示地区教育局拨款建四层教学楼一座,设有图书室和教师阅览室,有藏书6万册,同年,有10名学生考上大学。翌年,有8人考上大学。 八十年代虎中列为东莞市五大校之一,高中面向全市招生,初中面向全镇招生,规模迅速扩大。 1980年学校恢复"虎门中学"校名。1983年学校管理体制下放,虎门中学由市属中学变为镇属中学, 1984年高中恢复三年制,虎中未参加高考。是年,县拨款建宿舍一座(四层),六角形教学楼一座(三层),至此,学校校舍基本实现混凝土多层结构,淘汰创校时的砖瓦房结构,校容焕然一新。 1986年学校发展到24个班,学生1474人,教工98人。 1988年镇府拨款修建两幢六角形五层教学楼,总面积3374万平方米。 1989年政府拨款200万,校友及社会各界捐资100万,兴建虎中科学馆,该馆高六层,总面积3698平方米,于1991年正式使用,设计者为校友张家光先生,广东省叶选平省长亲自题写馆名。 1990年镇政府拨款100多万元兴建虎中图书馆,总建筑面积2742平方米,也于1991年正式使用,至此,虎中办学条件步入东莞市前列。随着虎门社会经济的发展,为补充和提高师资力量,虎中开始面向全国大量招聘高水平的教师,到 1996年在编教职员工达145人,本科学历教师达63人,办学规模扩大到36个教学班,学生2168人。 九十年代后,镇府对虎中教育经费投入持续高速增长,1995年至2000年,投入教育经费达到9100万元,学校的设施设备、教师待遇、住房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新世纪,五年两跃新台阶。 随着虎门社会经济发展虎中所在的鹅公山东南麓日渐繁华,极大地制约了虎中的校区建设和发展,对此,虎门镇委镇政府领导高瞻远瞩,做出合并虎门中学、则徐中学高中部,将虎门中学迁至虎门公园旁新址的决策。2001年虎门中学正式搬迁至新址。 2001年搬迁新址后,虎中进入了一个新的腾飞时期。镇委镇政府对虎中建设高度重视,2003年拨款700多万元,帮助虎中建成校园网络、购买图书和仪器设备。 2006年又拨专款2000多万元,对虎中校园建设进行大规模改造和升级,为虎中创建省一级学校和六十年大庆进行准备,使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今天的虎门中学占地约10万平方米,生均约33平方米,校舍面积近5万平方米,有教学楼5幢、师生宿舍楼10幢等。有标准环形塑胶跑道运动场、体育馆、游泳池、独立篮球场等。校园布局合理,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井然有序,育人环境优雅;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设备,有仪器实验室、生物解剖室、史地观察室、课件制作室、美术室、舞蹈室、电子阅览室、课室与教辅室之比达到1:1,建有校园网,63个课室配有多媒体设备,每个级部办公室配有五台计算机,每名教师配有一台笔记本电脑。学校另有4间计算机室共252台机,有两个多媒体阶梯电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