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耻骨联合分离”?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趾骨联合的位置。在胎儿临产前要入盆,我们经常说的“入盆”指的就是“骨盆”。
骨盆前方的两块耻骨之间,有韧带和纤维软骨连接,故称为耻骨联合。
女性能在自己会阴上方处触摸到,是硬硬的、凸起的一块骨头。
正常情况下,两个趾骨之间有4到6毫米的间隙,并不是紧紧贴合在一起的,怀孕时会增宽2到3毫米。
如果超过十毫米,就会引起耻骨联合分离,孕妇出现各种不适的感觉,最常见的以疼痛为主。
耻骨联合分离可能发生于孕晚期、顺产期和产后,属于妊娠并发症,诱因有如下几个:
1)为趾骨联合韧带松弛、断裂而产生的并发症,根本原因是此处病理性薄弱。
由于孕期受到多种激素影响,最常见的为孕酮以及松弛素的作用。韧带、肌肉松弛和骨连接的牢固性降低,耻骨间韧带和纤维软骨变得脆弱,进而导致间隙扩大。
这种松弛多发于孕晚期,生产后韧带还是比较松弛,当猛地下蹲、站起或侧躺时过度前屈大腿,都会发生耻骨联合分离。
很多年轻的妈妈们,产后着急恢复身材,会做强度更大的运动,这时稍微不注意,也可能发生分离情况。
2)也有个别孕产妇存在先天缺陷,比如风湿、骨软化症、结核等。
由于耻骨联合构造处比较薄弱,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分离的可能性更高。
3)顺产过程中,若胎儿的头部体积过大、过硬,孕妇用力太猛、宫缩强度太大等,都可能会使耻骨联合处的肌肉和韧带受到损伤,导致撕裂。
4)若发生难产状况,需要阴道手术助产,不合适的强力牵拉会导致骨盆错位,最后出现耻骨联合分离。
03哪些具体症状能判断出是否趾骨联合分离?
早期表现有:耻骨联合处隐痛,腰腹部、腹股沟及下肢酸痛,体位改变和走路时时疼痛加剧。
其中最典型的症状,就是耻骨联合区剧烈疼痛,移动困难,甚至无法行走。
小岛有话说:很多早期的表现可能不明显,孕妇及家人要细心发现。别误认为这是孕中期的正常反应,错过黄金救治时间。
虽然耻骨联合发病机率比较低,但若错过治疗,会对孕妇及腹中胎儿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
如果在孕产期出现类似情况,一定要第一时间去医院就诊,做到万无一失。
▼趾骨联合分离的诊断依据:
✔产后骨盆x线片耻骨联合宽度大于十毫米,如果情况比较特殊,建议进行核磁共振,能进行更加精密的测量和判断。
✔耻骨联合处异常疼痛、行走困难,无法自行改变体位,甚至因疼痛而不能动。
✔可触及到耻骨联合处存在明显间隙,且有压痛,骨盆挤压分离试验呈阳性。
04若出现此情况,五字秘诀保安全
一. 躺
如果已经发展到了耻骨联合疼痛剧烈时,一定要第一时间躺下,卧床休息。
小岛建议:床不要太软,建议睡硬板床。
产前采用左侧卧位,产后仰卧位或往没有侧切伤口的那侧。此外,要及时去医院检查,直到恢复正常或症状消失。
二. 绑
如果症状比较轻微,要减少下蹲、负重等动作,以及站立或行走的时间。
若情况发展比较严重,建议用束带或骨盆矫正带将骨盆束紧,进行及时固定。
三. 慢
坐立时腰背部垫一些软垫,在床上移动时也要尽量缓慢,保持轻动作。
症状比较轻微的患者,下床时要保持双膝并拢的姿势。慢慢以碎步方式前进,注意穿柔软合脚的平底鞋。
四. 药
如果疼痛实在难忍,可以采用冰敷的方式缓解。或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镇痛药。
当然,考虑到孕妇的特殊身份,医生会酌情添加,尽量不对胎儿产生危害。
五. 钙
平日除了饮食要注意补钙之外,比如肉蛋奶、钙片、维生素D等,也要多晒太阳,促进钙质吸收。
05如何尽可能预防“趾骨联合分离”的病症?
既然耻骨联合分离给孕妇带来的痛苦是巨大的,孕期就一定要多加注意。与其到时候受罪,倒不如提前做好预防工作,谨防出现这种疾病。
1)定期进行孕期检查
准时进行孕期检查是非常必要的,了解身体情况的同时,也要了解是否存在耻骨联合分离的预兆。
做到心中有数,防范于未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地受罪。
2)注意锻炼身体
大部分孕妇怀孕过程中的运动量都非常少,出于担心胎儿的原因,可能会选择在家卧床休息。
但为了身体安全起见,休息和运动一定要有效结合。
平时可以多做一做伸展大腿的运动,简单轻松,在家也不耽误。不仅能够降低耻骨联合分离的几率,也有助于自然分娩。
除此之外,也可以适当下蹲,但时间不要过长,一般控制在15到20分钟即可。
3)可凭借束腹带固定骨盆,增加承重能力
有征兆的孕妈,可以选择25到30厘米左右的束腹带,绑的位置不要太高,尽量以能拖住腹部为宜。
另外,使用时间不宜太长,否则会对腹中胎儿产生一定影响。尽量白天用,晚上睡觉前将其拆下,抬高下肢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4)均衡营养
此外,吃饭不要太过挑剔,也不要太过大补,更不要让体重超标太多,否则会对身体产生极大负担。
5)采用正确的分娩姿势
不想产后趾骨联合分离,就一定要在助产室或医生的指导下,科学分娩,正确的姿势能够避免阴道撕裂。
6)产后尽量以卧床休息为主
生产后的48小时到72小时,下床活动也尽量幅度小一点,这时关节及盆腔的恢复还不完善。
虽然耻骨联合听起来可怕,但只要做到有效预防、科学救治,还是可以大大降低几率的,准妈妈们不要太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