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费粮食有什么坏处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口号,但从口号到行动,其间的距离却很长。耻感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知耻是传统道德的底线、基础,从孔子的“行己有耻”、孟子的“羞耻之心,义也”,“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到朱子的“耻者,吾所固有羞恶之心也。有之则进于圣贤,失之则入于禽兽,故所系甚大”,均强调了耻感之于人、之于行为的重要性。
无耻之徒是被人鄙视唾弃的。贫穷年代,在众人眼中,浪费粮食的行为不仅是可耻的,甚至是种罪恶,那时的孩子若有此举,大都会被家长训斥乃至责罚。现如今,生活富裕了,物质丰富了,食品丰盛了,人不会因浪费粮食而饿肚子、受责怪了,于是许多人便对食品以及其它物品、资源的浪费行为不以为意、麻木不仁。没有了路人侧目、“人人喊打”的社会环境,丧失了羞耻之心,浪费起来也就心安理得了。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相比自然,人类实在渺小,每一粒不起眼的粮食背后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恩赐,是劳动人民辛勤汗水的流淌。粮食关乎国计民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是对社会资源的珍视,更是对他人劳动的尊重。
日常生活中,宴请宾朋时,乱点菜品,绝非阔气,应依据人数、喜好进行点餐,若剩之,打包带走,是节俭,不是丢面子。“吃播”时,面对镜头暴饮暴食,不仅浪费粮食,还会引导粉丝错误饮食。家庭采购时,有些家庭喜欢多买价廉的菜品等,结果囤货过多,消耗不完,腐烂或过期后就只好扔掉,也造成浪费。理性消费,适量而止,摒弃爱面子、讲排场这些陋习,才能带动身边人碗清、盘清、锅清。勤俭不仅是一种生活习惯,更是人格魅力的体现。
勤俭不是吃苦,而是让我们珍惜有限的资源。不要等到饥肠辘辘,有钱买不到粮时,才想起食物的可贵,知道对天地自然的敬畏。无规矩不成方圆。粮食法明确规定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条款,用法律手段约束和整治浪费粮食的行为,建立长效机制。通过立法的形式,让厉行节约落到实处。勤俭节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从今天起,珍惜每一粒粮食,是美德,是敬畏,更是社会文明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