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刘询为什么让不类己的刘?]接班?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汉宣帝一共生有五个儿子,分别是:刘?]、刘钦、刘嚣、刘宇、刘竟。
提起刘?],想必大家也不陌生了,他因为是汉宣帝还没有发迹时和“平民皇后”许平君生下的第一个儿子,是汉宣帝“体验民苦”时期的“结晶”,因此作为长子的刘?]很是受汉宣帝器重。也正是因为这样,当许平君被霍光的女儿霍成君以“无影掌”杀于无形之中后,他怀里拥着霍成君,却依然立当时还只有七岁的刘?]为太子。也正是因为这样,恼羞成怒的霍显才会指使女儿霍成君“再向虎山行”,准备对太子殿下下黑手。幸亏汉宣帝对太子的保护做到了“无隙可觅”,才使得霍成君无从下手,而宣告“黑手党”计划流产。
随后霍光在盼外孙未果的情况下,含恨而去。而汉宣帝也一改“孱弱”的样子,开始了他的“收权”之旅,最终使得“无可奈何花落去”的霍家集团,密谋发动“似曾相识雁归来”的反叛行动。结果被早有防备的汉宣帝来了个“一锅端”。汉宣帝终于像一只挣开束缚的天鹅展翅高飞起来。而立了王氏为皇后,后宫也得以安稳。在“奶娘”王氏的养护下,刘?]正在茁壮地成长。以汉宣帝对他的感情,按理说,长大后,他成为皇帝是毫无悬念的事。然而,世上的事不可能这么一帆风顺。
原因是,汉宣帝除了太子刘?]外,还有四个儿子。
刘钦是汉宣帝的第二个儿子,从小敏而好学,且又聪颖伶俐,再加上其母张婕妤是汉宣帝后宫最宠爱的三朵金花之一,爱屋及乌,汉宣帝对刘钦自然是“甚喜之”。
爱因斯坦先生说过:超过光速时间会倒流,人会返回从前。我说,超过负光速,时间会前进。按照相对论,有正就有反,有对就有错。就在汉宣帝对刘钦甚喜之时,对太子刘?]却愈厌之。汉宣帝厌之的原因是不识时务。
自从汉武帝发动“思想革命”后,儒学作为正宗的学派成为“国学”,据说当时流行这样一句顺口溜:如今孩子不上学,要学只学儒学。而汉宣帝立刘?]为太子后,为了更好地培养自己的接班人,自然请了一些朝中博学多识的老师来教他了。
从小接受儒学熏陶的刘?]柔仁儒雅,温文尔雅,端的是书生气度。这样,说得好听点儿是“文质彬彬”,说得难听点儿就是“懦弱无能”。想必大家都还记得刘邦的儿子刘盈吧。这位忠厚老实的主儿虽然最后依靠民众的力量坐上了皇帝的宝座,但却空有皇位并无实权,实权都被皇帝他妈吕后掌握。造就了汉朝第一位“碌碌无为”的平庸皇帝。
也正是因为这样,眼看太子刘?]一天一天温柔下去,整天之乎者也地念下去,汉宣帝对他却一天一天地失望。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刘?]突然有一天变得“剽悍”起来。他闯进汉宣帝的后宫,对汉宣帝说了这样一句话:“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意思通俗易懂,就是要汉宣帝别动不动就用“酷刑”,应该放宽尺度,以柔克刚。
汉宣帝先是惊住了,呆了半晌才回过神来,以“教训”的口气对他说了这样一句话:“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用,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炫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所谓“霸道”就是先秦法家治国之道;所谓“王道”就是儒家的仁道。汉宣帝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坚决反对太子刘?]的“纯儒”做法。教训完了,不解气的汉宣帝还说了这样一句话:乱我家者,太子也!如果说前面一句是不折不扣的教训的话,后面这句显然水涨船高,升级到了“怒其不争”的泄愤地步了。
《周易》说:“知几其神乎!”意思就是知道做事情的火候时机,那是神仙的本事。从这一点来看,做事说话的火候和时机相当重要,单从这一点来看,显然刘?]是“欠火候”、“欠时机”的。
汉宣帝发出了使刘氏天下动乱的将会是太子殿下这样的预言,自然对太子刘?]由“恶之”转为“恨之”。也正是因为这样,汉宣帝产生了“废之”的想法,既然太子不是一个好太子,那就换一个好太子呗。反正他还有四个儿子可选。
换太子的首要人选自然是二子刘钦了。前面已经说过,这个刘钦不但知书达理,而且为人乖巧,一直就让汉宣帝喜欢,而且他的母亲张婕妤本来是继许平君、霍成君之后,呼声最高的皇后候选人。
自从汉宣帝对太子产生了“废之”的想法后,他最先找来皇后王氏,先参考她的意见。结果王氏没有直接回答汉宣帝,而是给他上了一堂历史课,直接讲了秦始皇如何废长立幼最终导致灭国的。眼看王皇后没完没了地讲个不停,汉宣帝只得说:“行,行,行,你的意思我明白了,这太子不改了还不成吗?”
当然,汉宣帝之所以这么快就“打住”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除了“废长立幼”这个最根本的原因,还有一个潜在的原因就是汉宣帝怕背黑锅。他看到王皇后就想到了死去的许皇后。当年许平君不嫌弃这个皇宫的“弃儿”,以“千金”之躯,毅然嫁给他,这份真情、这份感动他已铭记于心,不可磨灭了。当了皇帝后,他马上以皇后之位来补偿她,然而没过多久,许皇后就成了后宫争夺的牺牲品,身为堂堂一国之君却保护不好自己最心爱的女人,这是汉宣帝多年一直存有的心病。而太子刘?]是他和平民妻子许平君爱情的结晶。于是,汉宣帝把“补偿”转移到了刘?]身上。也正是因为这样,如果此时把太子刘?]废了,明显有过河拆桥、薄情寡义之嫌啊!
最终道义战胜了冲动。他无奈地放弃了“废之”的想法。太子不更改,但刘钦不可能不有所表示啊!元康三年(公元前63年)汉宣帝立刘钦为淮阳王。
为了防止刘钦将来有大不敬之举,汉宣帝还让朝中退让有礼、颇有威望的韦玄成为相国,辅助这位幼主处理属国之事。韦玄成办事老练,颇有风范,在他的处理下,淮阳国一片生机,而刘钦也很听话,后来被汉元帝刘?]封为丞相,风光一时,这是后话,这里暂且按下不表。
本着一碗水端平的原则,汉宣帝随后对其他几个儿子也进行了封赏。结果,封卫婕妤所生之子刘嚣为定陶王(后改封为楚王)。封孙婕妤所生之子刘宇为东平王,封卫婕妤所生的刘竟为中山王。
总之一句话:皆大欢喜。
处理完家务事后,汉宣帝终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天下太平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然而他还来不及以享天年,生命却走到了终点。
在弥留之际,他继承了先皇的先例,来了个“临危托孤”。于是乎,托孤三人组也正式浮出水面:汉宣帝任侍中史高为大司马兼车骑将军,太子太傅萧望之为前将军,少傅周堪为光禄大夫,共同辅助年幼的太子刘?]。
黄龙三年(公元前49年)十月,这一年黄龙出现了,是极大极大的祥瑞,“知足”的汉宣帝却来了个病逝,享年四十三。
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赞诗如下:
天上真龙种,人间武帝孙。
小来惟射猎,兴罢得乾坤。
渭水天开苑,咸阳地献原。
英灵殊未已,丁傅渐华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