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易山的资料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赵易山档案资料简介 赵易山,男,1966年4月1日生,1989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作曲技术理论专业,同年留校,教授视唱练耳、乐理课,1994年晋升为讲师。2003年被聘为副教授。视唱练耳教研室主任 硕士生导师。 1994起,大胆步入音乐电脑领域,成为将MIDI电脑音乐技术引入高等艺术院校音乐基础训练课的第一人。 1994-1995年,针对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民乐、管乐等学生编写了以MIDI电脑音乐技术为辅助手段的院内教材《初级交响作品实用听觉教程》。针对中央音乐学院一年制干部进修生编写了院内教材《初级乐队作品实用听觉教程》。 1996年7月于中央音乐学院举办题为------开拓教学新思维,探索面向二十一世纪现代化教学手段“新概念教学成果汇报会”。为这种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积极的验证。 1996-1997针对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管弦、音乐学系学生编写了以MIDI电脑音乐技术为辅助手段的院内教材《中级多风格交响作品实用听觉教程》,并于同年开设此课。 1997-1998针对教学改革、教育现代化必须要考虑的通过怎样的结构安排与教学手段,使知识传授获得最大的效果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两大问题,以MIDI电脑音乐技术为辅助手段的编写了院内教材《高级多风格交响作品实用听觉教程》,并于同年为全院学生开设视唱练耳课修毕后再提高课程《实用听觉训练课》。 1999年将其教学科研成果运用于作曲、指挥系学生的视唱练耳课中。 2000年从事视唱练耳主课教学,分别开设《多媒体辅助下的音乐听觉训练》《数字化视唱练耳教学研究》将数字化技术及多媒体手段容入视唱练耳主课教学当中,并取得良好效果。 2001年在全国基本乐科教学研讨会及首届STN全国数字化音乐教育研讨会上,论文《电脑网络时代的视唱练耳、乐理教学》被评为优秀论文并特许在大会进行专题讲座。 2002年,为中央音乐学院现代远程音乐教育中心编写制作网络视唱练耳教学课件,并进行网上远程教学,在全国范围内开创数字化视唱练耳教学新模式。 2002年论文《数字化视唱练耳教学研究》在第二届STN全国数字化音乐教育研讨会上,被评为优秀专家论文,并于同年当选中国音乐家协会数字化音乐教育学会理事及学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2003年,参与编写并出版《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考试指南》的编写工作。 2003年编著并出版中央音乐学院现代远程音乐教育丛书之《视唱练耳》教程。 同年参与引进并补充编写、修订出版国内第一张视唱练耳专业教学自修软件《灵听》的标准个人版及网络版,并担任教学顾问。 同年主编的《中央音乐学院视唱练耳考前辅导》一书即由中央音乐学院出版。 同年参与编写的《中央音乐学院多媒体视唱练耳教程A级、B级、C级、D级册》即将由中央音乐学院出版 2003年被破格聘为副教授职称并担任视唱练耳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的工作。 在业余音乐基础教育领域中,针对少年儿童的艺术教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实践。 1992年于北京音乐厅成功举办全国第一场“希望之声儿童电子琴交响乐专场音乐会”,后出版《希望之声电子琴综合音乐教程》共三册,《新希望之声电子琴综合音乐教程》共六册受到广泛好评。 1995年以节奏为主线编写了院内教材《儿童旋律听写》。 1994-1997年受台湾光复书局委托编写《经典音乐家列传》系列丛书,共20册40万字、20片CD。1997年赴新加坡参加“国际少年儿童计算机艺术教育应用研讨会”,成为与会的唯一中国代表。 作为中国最高音乐学府的一名教师,如何在二十一世纪,保持自我教学水平的领先地位,并将自身的教学研究优势传授给学生,是需要认真落实的问题。数字化技术及多媒体手段作为一切新教学形式的基础,将成为一名音乐基础课教师所必备的教学手段,电脑的优势也正是二十一世纪的教学新优势。掌握电脑音乐的优势就可紧跟未来音乐世界的发展,与世界保持同步。 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请发消息给我,并附上问题的连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