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兵必胜有哪些典故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典故:
越王勾践的故事,四九六年,当越王勾践即位不久,即打败吴国。两年后,吴王夫差攻破越都,勾践被迫屈膝投降,勾践自战败以后,时刻不忘会稽之耻,日日卧薪尝胆,使越国力渐渐恢复起来。
可是吴王对此却毫不警惕。四八二年,吴王夫差为参加黄池之会,带领精锐部队倾巢而出,仅使太子和老弱之兵留守国家。越王勾践大败吴国军队,夫差不得已而与越议和。
前四七三年,越军再次大破吴国,吴王夫差求降不得而自杀,吴国灭亡。面对失败和耻辱,越王勾践经过长期的努力终于东山再起。洋洋得意容易使人骄傲自满,从而走向失败的深渊。
哀兵必胜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后指因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
扩展资料
引证
1.张恨水《啼笑因缘续集》十回:“不,哀兵必胜!不要乐,要哀,何小姐能弹《易水吟》的谱子吗?”
2.宗喜景《故地》:看着满城的残阳,老人感叹道:“这真是多难兴邦,哀兵必胜啊!”
3.宗璞《南渡记》:“我们让人欺负够了,全国百姓谁不愿打!岂不哀兵必胜啊!”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哀兵必胜
百度百科-勾践
版权声明:文章由 问百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wenbwen.com/article/259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