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百问>百科知识>如何理解“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如何理解“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2025-02-14 00:28:37 编辑:zane 浏览量:572

如何理解“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出自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此句话翻译为应该趁现在这敌衰我盛的大好时机,痛追残敌,解放全中国。不可学那贪图虚名,放纵敌人而造成自己失败的楚霸王项羽。讲的是不要犯项羽在彭城之战中的错误。

这两句是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战略思想的集中表现,是全诗的灵魂。毛泽东一反《孙子》中所提“穷寇勿追”的旧说,进一步吹响"宜将剩勇追穷寇’的号角,一个“宜”字,显得洞察古今,果敢英武、坚决。

用“剩勇”而不用”余勇”,不仅造语新鲜,更表明中国解放军尚有足够的力量去追歼“穷寇”。这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艺术化表述。接着又从反面总结了历史上悲剧人物项羽的惨痛教训,给读者以明鉴:“不可沽名学霸王”。

一个“不"字,显得烛照幽深,清配理智、彻底。这一联从历史到现实,一反一正,饱含哲理,巧用典故,生动形象,告诫及时,教诲深远。

如何理解“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949年4月20日,全面内战已进入尾声,国民党军队全线溃败,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号令全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

当夜,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的一千余里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23日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毛泽东听到这个消息后欢欣鼓舞,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版权声明:文章由 问百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wenbwen.com/article/250945.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