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百问>百科知识>求从视听语言方面写一篇《风语者》影评。多谢

求从视听语言方面写一篇《风语者》影评。多谢

2024-10-22 21:33:39 编辑:zane 浏览量:604

求从视听语言方面写一篇《风语者》影评。多谢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求从视听语言方面写一篇《风语者》影评。多谢

《风语者》:吴式暴力美学的终结   上周五拿到《风语者》的试映票时,好象白得了一个田螺姑娘一样兴奋,心想自己真是运气,居然连连碰上这种不要本钱的买卖。尽管我一再告诫自己不要期望过高,不要搞得象看《蜘蛛侠》一样,可是还是忍不住三夜没睡好,当然,繁重的作业和眼花缭乱的“XX不宜”网站也起了不少作用,嘿嘿。   其实,对于吴同学的片子,我已经说不上太喜欢了,他在香港期间的片子,我喜欢的是《辣手神探》和《纵横四海》,也喜欢他在好来坞拍的前三部片子,有点怪,是不是?是的,他的让大家激动不已的《英雄本色》系列俺不是很喜欢,所谓的“兄弟情谊”被他过分美化了,象肥皂泡一样总有破灭的一天;倒是被兄弟们臭批的《终极标靶》,我喜欢得紧。尚格云顿没有多少演技,连功夫都只那么几下180度腾空回旋踢,那时吴导也没什么权力,可就是喜欢该片干净的动作美学,那里面的鸽子也是我最喜欢的鸽子。关键在于该片具有老吴其他片子所没有的风韵,正因为着墨不深,所以才有一种散文诗似的味道……好了,不说了,再说下去,恐怕会被认为是变态,呵呵。   还是回到《风语者》来吧。今天来看的人并不多,比上次看《THE SUM OF ALL FEARS》的少了大概五分之三,不知是不是因为大家都在忙着考试的缘故?影片开始了,嗯,还不错,美国中西部特殊的红石风蚀地貌,可我真担心会出现汤姆克鲁斯同学象壁虎一样出现在其中一个峭壁上来引起MM的尖叫,还好没有。可以说,从头至尾,吴同学收敛了一下他在《MI2》中炫到MTV化的镜头,并尝试着将战争场面拍出新意来。当然同时,不能忘了自己招牌的“暴力美学”。但是战争中开枪的镜头实在太多了,要是一个个都拍成双枪腾空慢动作,估计十个小时都不够用,另外这次也实在不好意思再加进鸽子了,所以得另外找可以表现绚烂的美的素材,找呀找呀找呀找……终于找到了,这玩意视觉效果比子弹更猛,即使在战争中也不是无节制的用,同时也可制造出更宏大的场面来,以显得自己年年都在进步!没错,就是它了,那就是——炮弹!真个一鸟枪换炮了。整部片子可以说是炮弹声光效果展示:手榴弹、地雷(严格来说还不是炮弹)、迫击炮、加农炮、巡洋舰炮、机载炸弹,以及日本佬的无敌霸王炮,直炸得两方人马腾云驾雾、欲仙欲死。可说实在的,我觉得即使是这样,也没必要基本上每一次爆炸都要搞一次慢镜头嘛,害怕偶们没上过初中,不懂得地球引力对抛物线轨迹的影响么?   老吴真是有点骑虎难下了,生怕离了慢镜头,大家都不知道该片是谁导的了!看到一半,我刚暗自庆幸还没有看见烤乳鸽,谁知又来了“双枪对峙”的“经典”镜头!可是,自从该镜头被周星星同学在《喜剧之王》里恶搞了一下之后,我每次看都是爆笑效果,想不到老吴还是要炒冷饭,呜呼!   说句心理话,所谓暴力美学,如果真存在的话,那也不仅仅是慢镜头切换而已,老吴自己应该清楚这一点,上次在《MI2》里让汤汤踢枪转身已经让我口吐白沫了,这次还让克里斯蒂那史莱特慢慢地爬起来压倒战友开枪,差点就让偶浑身抽搐。好容易本着不看白不看的精神坚持到底!可以说,所谓暴力美学,被吴同学自己给用成了破鞋,也是啊,穿了几十年了,从来不换,哪能不破,你看人家沃卓夫斯基兄弟,就知道换一双有“子弹时间”专利的耐克鞋。   你还不能说吴同学没有努力,至少他好象听取了大家的意见,觉得到好来坞拍的片子表现男人之间友情比较少了,因此要在这部片子里回归一下,让人感觉一下“俺吴汗衫又回来了”。先且不说硬要表现男人情谊有无必要(偶私下里认为是扯蛋,表现什么还得看影片的主题而定,如果硬要套上那个标签,只表明还脱不了江湖习气,不是很可笑么),单说该片里表现得那个别扭劲,就够让我难受的了。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凯奇同学这回是要保护使用印第安土语的密码通信员的安全,可暗地里还有一条不能说出来的命令,那就是绝不能让这些密码通信员落到日军手里,到时候他该怎么做,大家都知道,不用我说了吧。   吴同学就是想用后者来表现友谊与军令的冲突。可惜那是在战场上,个人觉得这之间并无冲突,即使没有密码这个因素,为了保守其他军事秘密或者少受折磨,忍痛结果已经无法救回的战友(当然,得在他本人要求的前提下,如果人家想被俘虏,你一枪崩了人家,肯定做鬼也饶不了你,嘻嘻)在其他影片中也挺正常。片中凯奇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才将一位名叫“白马”(不是王子)的密码员和日本鬼子一起炸死的。可他的印第安好朋友硬要跟他急,其实换做他自己也会这么做的,最后的镜头证明了这一点。所以,硬要在这一点上表现矛盾实在有些牵强。另外,关于两人的友谊,唉,我也没看出有什么超越战友的地方。只不过印第安小伙个性爽郎,比较喜欢交朋友而已。而凯奇同学老是冷冷的,只是在一起干过一票精彩的行动之后,两人才有所接近,不过也和香港时代的所谓“心心相应、心有灵犀”不可同日而语。因此,想要看“热血男儿情”的哥们姐们恐怕会失望。   其实,一切的一切都在于凯奇扮演角色的设定,太莫名其妙了。整个一心理不健康,难道受过一次伤,部下死光光,就应当变成老是想死的一个人,甚至不是“人”,好象他除了在打仗的时候用子弹发泄对小日本的恨,和在休息时借酒浇愁,就没别的可干的了!MM们可能不同意了,说不能怪人家,人家心里苦着呢,觉着战争这么残酷,不能连累别人,还是一个人麻醉比较好云云。这么说倒也无可厚非,可是有必要吗?而且电影中连凯奇这么表现的心理一点交代都没有,仅仅用不时捂住自己受过伤的耳朵,以及一些过去战友死去画面的闪现来带过,就这么简单?而且这还成为拒绝爱的理由?搞不懂的说!也许俺对爱情太执着了,呵呵。   我以前说过,阿梅的《我们曾是战士》要强过吴同学的《风语者》,今天我仍然维持原来的看法。因为二者都没想着往战争艺术片或者战争史诗片上靠,那么大家能做的就剩下,该煽情的时候就使劲地煽,该打地时候就血脉愤张地打,这两方面《我》都强过《风》。不是说《风》的战争场面不激烈,而是说吴同学对驾驭大场面实在还是欠缺信心,小的遭遇战还拍得惊心动魄,狠辣快捷,一到敌我双方正面接触,就只剩下镜头乱接了。加上配乐JAMES HORNER同学这回也敷衍了事,表现战争场面时甚至跟画面较劲,闹得人都没心思感受战斗!而煽情镜头更不用说了,完全和战争场面断节,反正银幕上枪声一停、人声一开,下面观众就开始发笑或打呵欠。 在我的试映票上映着“米高梅制片场、美国空军、HOFF剧场(俺学校的电影院)联合邀请您光临:荣誉就是他们的口号(HORNER WAS THEIR CODE)”乖乖,这荣誉也太矫情了点。除了结尾凯奇同学令人惊异的遭遇,该片没有令人激动的地方,相反,令人痛惜的地方倒不少。作为想再接再厉的吴同学磨蹭一年多弄出来的“精品”,实在是有点令人失望。想有所突破的老吴,一时半会还没找着北。该片的票房估计和《我》差不多,要能超过8千万我就罚自己给班上最胖的黑妞写一封世界上最肉麻的情书。嘿嘿,吴氏暴力美学是该终结的时候了!

版权声明:文章由 问百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wenbwen.com/article/185692.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