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半伦呛的话,恭亲王听得很刺耳,也被说疼了呢?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1860年,湘军和太平军在南方大“撕X”之时,清廷又开辟了“第二战场”—和英法开战。实力不如人,又两线作战,结果不出所料,兵败如山倒。
这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联军已突破天津防线,正往北京城赶来。咸丰帝急了,什么祖宗基业,保命要紧,一溜烟跑到承德避暑山庄,还美其名曰:“天子狩猎”。咸丰不是不要脸,而是脸皮太厚。难道这就是道光帝看中他并选他的理由?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谈。咸丰把谈判的重任,丢给了自己的六弟,恭亲王奕䜣。恭亲王,晚清最有干才的王爷,对于洋人的那一套,略知一二。英法联军入了北京城,城里一片混乱,烧杀抢掠已成了常态。城郊的万园之园—圆明园,就一把火给烧了。此时的恭亲王也是徒唤奈何,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英法尽快坐到谈判桌上来。双方正要谈判时,恭亲王遇到一个人,老学究的样子,却和洋人叽里呱啦地说着外语。这个人就是龚半伦,龚自珍的儿子,此刻正担任着英法方的翻译,也是这次谈判的最重要翻译人员。这样的人竟然深通外语,这让恭亲王感到很新奇。恭亲王本想着以亲王之尊跟他套近乎,他却不尿恭亲王,眼里还满满的鄙视。
在谈判过程中,恭亲王觉得,龚半伦怎么说也是大清子民,心多多少少都会向着朝廷。不料,龚半伦却百般刁难恭亲王,让英法占到更多便宜。恭亲王怒甚,对着龚半伦开骂:“你们父子俩世代蒙受国恩,现在却助洋人欺负朝廷,典型的汉奸。”龚半伦听到“国恩”两字,也大怒,以更大的声音怼骂恭亲王:“我们父子俩本想报效国家,可结果了呢?父亲穷困潦倒并客死异乡,空负才名。我呢,先是依靠他人接济过活,现又乞食于外国人,你跟我谈国恩,恩得着吗?你爱新觉罗氏的大清国恩于我有一毛钱关系吗?上升渠道都被你们这帮权贵堵得死死的,又让各级贪官剥削得饭都吃不起。你还好意思说我是汉奸,我看你们这帮人是真国贼!”恭亲王被怼被驳得无言以对。
龚半伦帮英法争取更大的利益,损害的却会是普通百姓,因为清廷是绝不会背锅的,一定会把损失转嫁到老百姓头上的。这一层,龚半伦可能没想到。
龚半伦的所作所言,有过激之处,但所说也是实情。 口才过人的恭亲王对此门儿清,要反驳?理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