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在诗中有何作用?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山河表里潼关路",总括山、河,归到"潼关"。这一"路"字,表明诗人此时正行进在"潼关路"上,那"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的景象,都是他亲眼看见的,因而都涂上了他的感情色彩。他在"潼关路"上行进,其目的地,就是用潼关作东方屏障的"西都"。因此,在看清了眼前的潼关形胜之后,自然要遥望"西都"了,"潼关路"三字,既收束上文,又为向"望西都"过渡架好了桥梁。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表里山河,必无害里。"注云:"晋国外河有内山。"表,外也;里,内也。这里以"山河表里"形容潼关,极言潼关内有高山,外有大河,形势险要,为兵家所必争,关系着在关中建都的那些封建王朝的兴亡。因此,当诗人在"潼关路"上"望西都"的时候,自然就想到历代的兴亡了
版权声明:文章由 问百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wenbwen.com/answer/270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