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百问>百科问答>石瓢壶起源,你知道多少

石瓢壶起源,你知道多少

2025-03-13 04:19:48 编辑:zane 浏览量:599

石瓢壶起源,你知道多少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石瓢壶起源,你知道多少

石瓢在紫砂发展史上出现得并不算很早,清代中晚期才出现杨彭年、瞿子冶、何心舟、王东石等一众石瓢名家。然而清代时并无石瓢之名,“石瓢”一名的由来,应是民国之后的事情,据说为顾景舟大师所取,取弱水三千之意。这又是多么美丽的名字。景舟石瓢以子冶瓢为底本,化棱角为圆润,更高一筹。看景舟瓢,我总是会想到《颜勤礼碑》或者《麻姑仙坛记》里那些丰腴中正的笔画。这样说来,瘦劲挺拔的彭年瓢、子冶瓢,便是中宫紧收,法度森严的柳体了。好的石瓢端详起来仿佛是儒雅谦和,风神俊朗的侠客;不过日常见到的——包括许多所谓名家作品,做得很是粗蠢,简直就是一身紫肉横生,几道青筋暴起的蒋门神。所以现在聪明的名家,大都不做这些流畅古雅的传统器型。据说石瓢原名“石铫”。苏东坡《试院煎茶》诗中提到:“我今贫病长苦饥,分无玉碗捧蛾眉。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行相随。”此处之“石铫”,非瀹茶之壶,而是煮水之器,在宋代茶诗中常常出现。“铫”的材质不仅仅有石质,还有金属银、铜、铁等。铫还有个别名,叫“折脚鼎”。事实上,圆腹阔口铫的形状和鼎身的确比较相似,只不过铫比鼎在顶部多了一个平而浅的短流,以作出水之用。从器形上看,“铫”和石瓢有相当大的区别。紫砂之石瓢是否受了煮水器“石铫”的启发,我颇有些怀疑。紫砂之传统器形数十种,莫不以肖自然之形为法,一器始成,便是得鱼而忘筌。紫砂中的“石铫”器型应为清代瞿应绍所首创,“子冶”即瞿应绍之字也。瞿应绍是书画家,做紫砂属于玩票。比瞿应绍小十几岁的杨彭年才是以制壶为业的陶手,杨彭年在紫砂器型方面多有创举,彭年石瓢是其著名作品,清劲瘦硬,磊落刚正。杨彭年作品,已与当时社会风行的饮茶习俗深为契合。这位制壶大师与陈曼生合作的作品,便是名头极大的“曼生十八式”。

版权声明:文章由 问百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wenbwen.com/answer/266874.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