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纵队纪念馆的惠州东江纵队纪念馆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东江纵队纪念馆,坐落在博罗县著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罗浮山朱明洞区内。三面环山,前面是秀丽的白莲湖,右侧不远处为东纵司令部旧址冲虚古观。四面环境优雅,景色宜人。2003年底,12月1日,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东江纵队纪念馆在罗浮山下建成。“东江纵队纪念馆”馆名,为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题写。纪念馆建筑面积为3300平方米,目前馆藏文物85件,历史图片350多幅。
历史回到1990年,经济有了一定改善的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等老同志想建一个纪念馆,来缅怀一支为华南地区抗日做出杰出贡献的战士。虽然大家都有这份心,但资金的缺口却一时无法解决,所以就搁置下来了。没想到一搁置就是11年。
纪念馆建筑面积为3300平方米。馆内设4个展示厅及工作服务区,4个展厅分别为“序幕厅”、“陈列厅”、“英烈厅”、“映视厅”,以及两条长60多米、宽3米的参观走廊。 映视厅(76平方米):主要播放十五集电视连续剧《东江纵队》和历史纪录片《芦沟桥事变》。让观众更形象地了解东江纵队的战斗史迹和“七·七”事变。
在参观走廊,设置了《日军侵华罪证》展览。通过展览,警示国人,不忘国耻,奋发图强,振兴中华。 纪念馆前面,是一个宽阔的广场(2284平方米)。在广场的右侧,安放一组人物雕塑像。主题是:东江纵队将士,前赴后继,永远向前。
东江纵队纪念馆是一座历史丰碑,它记载了东江纵队抗日救国的宏伟历程,它焕发出的凛然正气,将永远激励人们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在东江纵队纪念馆的史迹陈列展览厅内,记者看到了一台用于印制《前进报》的珍贵印刷机,它的历史和收藏的经历都很具有意义。而这台历尽千辛、近千公斤重的机器,虽然经历六十余年沧桑,在工作人员的精心保护下,机身却还仍然闪闪发亮。据纪念馆工作人员介绍,该印刷机是原《博罗日报》社长、进步人士陈洁通过多方募资,于1941年购得。到了1944年,日军大扫荡,《博罗日报》只能停印,为了避免印刷机落入日寇手中,陈洁等人将机器埋藏在博罗附城农民陈锦青家里。
几个月后,东江纵队司令部迁移到罗浮山,为了方便印刷进步刊物,陈洁将印刷机的埋藏点告诉了东江纵队。东江纵队五支队政治处主任韩继元派十多名战士,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硬是用扁担将这部笨重的印刷机抬回,交给东江纵队《前进报》社使用。
到了1945年9月,抗战胜利,东江纵队北撤,无法把印刷机带走,只好将其拆散埋在朝元洞附近。而报社工作人员廖荣因腿受伤不能跟部队迁移,就以僧人身份隐居在朝元洞,负责保护这部印刷机。1949年解放后,廖荣将此机运往惠阳印刷厂使用。1978年博罗县文化局在原《前进报》随军记者钟紫和廖荣的协助下,将这部机器收藏于县博物馆,后来在东江纵队纪念馆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