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嵬军,玄甲军,关宁铁骑,怯薛军,北府兵,哪个最强,哪个最弱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背嵬军背嵬军骑兵8000,步兵亦有数万。1、大败兀术的精骑一万五千及步军十万,兀术叹道:“自海上起兵,皆以此胜,今已矣!2、兀术不甘心失败,集结三万骑兵以及十万步兵再攻颍昌,岳云以背嵬军骑兵八百挺前决战,再次大破兀术的金军精骑,直杀得“人为血人、马为血马”,大部队随后跟进,“杀兀术婿夏金吾、副统军粘罕索孛堇,兀术遁去”3、在朱仙镇,岳飞以500背嵬精兵大破十余万金军。{2、3背嵬军总兵力并不是只有几百};玄甲军(几千人)秦王世民选精锐千馀骑,皆皁衣玄甲,分为左右队,使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分将之,历史上的玄甲军应属重骑兵。1、秦王世民帅玄甲救之,世充大败,获其骑将葛彦璋,俘斩六千馀人,世充遁归。2、,窦建德率领精锐主力十余万人前来支援王世充,李世民仅用3500名玄甲精兵为前锋增援虎牢关,结果大破窦建德十余万众,窦建德仅率数百骑逃遁。关宁特骑(万人左右)三桂手下有“关宁铁骑”数千,皆敢战,建州为之惧。数万八旗骑兵如同决堤的洪水一般,直向宁远城下冲去,大炮仍在城上轰击,炮火硝烟中却杀出一支几万人的马队,马上士兵手持三眼铁铳,离八旗军百八十米就开始射击,铅弹如狂风般向八旗军扫来。八旗军还没等明白过来,明军已经冲到近前,把三眼铁铳调过来,抡起如铁锤似的枪把便向后金军头上砸来。一场短兵相接的大混战,从早晨一直持续到了中午,八旗军的尸体铺满了旷野,宁远城外血流成河。眼见着伤亡越来越大,皇太极只好下令撤军。皇太极正在调兵遣将,他认为,关宁铁骑不过万人,肯定采取守势。他准备调集全部人马,以泰山压顶之势,一举冲垮关宁铁骑,拿下北京城。却没有想到,袁崇焕竟然乘他们调动之时,率军突然发起冲击。后金兵猝不及防,队伍马上被冲得七零八落。经过四个时辰的激战,八旗军终于支撑不住开始退却。皇太极再一次败在关宁铁骑手下。3、随后又协助吴三桂反清,一度几近将清朝推翻,康熙丧失了50万军队。怯薛军(万人)今赖长生天之助力,得天地之赞助,匡普天下之百姓,俾入朕一统之制。今当拣选十户官、百户官、千户官、万户官之子弟人为卫士,俾满万数而为怯薛军。怯薛军构建了蒙古帝国的统治基础,怯薛军作为成吉思汗的掌上明珠,自然不会随意使用,它的作用主要是维护成吉思汗的统治。(没有实际战绩)北府军(8万)选拔骁勇士卒如刘牢之等,建立了一支军队,太元四年(379年),谢玄改镇京口,因为当时京口又名北府,故而其军得名北府兵。苻融率25万先锋军队。苻坚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共112万大军。东晋以谢安之侄谢玄为先锋,率领经过7年训练,有较强战斗力的“北府兵”8万沿淮河西上,迎击秦军主力。诸秦将认为阻敌淝水畔比较安全,但苻坚认为半渡而击可主动对决。当秦军后移时,晋军渡水突击。朱序在秦军阵后大叫:“前线的秦军败了!”,秦军阵脚大乱,随后晋军全力出击,大败秦军。(感觉淝水之战东晋胜利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北府军战斗力强。)从规模战绩来看,个人觉得,由强到弱依次为:背嵬军、关宁铁骑、玄甲军、怯薛军、北府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