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司马光砸缸救出的小孩是谁,长大后有什么作为?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让许多人铭记于心,他的机智果敢和临危不乱的作风被写进了教科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或许是这个故事太有震撼力,导致人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司马光的身上,以至于这么多年来很少人会问,那个被司马光救下来的小孩是谁?这件事的经过和结果又是如何的?
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最早出自元朝丞相脱托主持编著的《宋史》中。司马光的父亲当时担任天章阁待制,受到父亲的影响和教育,司马光某些方便比同龄的孩子都要来的成熟,比如心智和学识等。
史书对司马光的评价是:“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这段话的意思是,司马光在七岁之时,已经有大人的样子了。他喜欢《左传》,也喜欢讲书中的内容讲解给家人听。而对于读书方面,司马光更是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由此可知,司马光即便当时只有七岁,但他的领悟能力、应变能力等都比同龄人更为出色。
当然,再聪明的孩子也喜欢跟朋友一起玩闹
某天,几个同龄的孩子在庭院中追逐打闹,其中一个小孩“登瓮,足跌没入水中”,就是说一个小孩子爬上一个装满了水的大缸,然后掉落在缸中。古代庭院中这种大缸,是用来接雨水,用来清洗庭院,所以这种缸非常的大,足以装下一个小孩。
掉入瓮中的孩子在呛水后定然无法从瓮口爬上来。孩子们见到有人掉入瓮中,吓得大喊大叫找大人。而唯独司马光没有慌张,他考虑两下后,明白靠落水小孩的能力是无法爬上来的,唯独的方法就是将水缸砸破,一旦水流出来,小孩就会没事。因此,他找到旁边的石头,狠狠将水缸砸破,伴随着水流出来,小孩也被获救。
这个故事让年仅七岁的司马光名声在外,许多人竖起大拇指夸赞他的沉着冷静和应变能力,但很少人会去记起那个被救的小孩。
被救的小孩是谁?
被司马光就上来的小孩名为上官尚光,年少时就与司马光是好友。长大后搬到光山县的城西,此人也是感恩之人,再想起当年司马光救他的事件,他不甚感激,为此还特意修筑了一座“感恩亭”。
上官尚光明白,如果没有司马光当时砸缸救他,也就没有后来的自己,这可谓是再造之恩,所以心怀感激,修筑了这个感恩亭。
在光山县生活的上官尚光后来一直在此地繁衍,从其族谱上可查,上官尚光后来官运不错,还当上了宰相。但在正史中却没有他当宰相的记载,甚至也没有出现过有关此人的任何记载。
所以很多人怀疑,要么上官尚光做宰相的时间太短,并且没有做出什么特别的贡献,所以史书并没有特别记载;要么就是,上官尚光并没有担任过宰相,他的事迹是后人为了希望有个厉害的祖先,所以特意捏造的。
但不管如何,司马光的这一砸,砸出了一个家族来,如果没有他的智慧,也不会有上官尚光的存在了。而救人之恩,再造之恩,上官尚光为司马光修筑的感恩亭,也算是一个最好的回报了,毕竟古代文人视金钱如粪土,唯有清名才会让他们感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