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龙号航空母舰的简介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苍龙号是日本帝国海军的主力航母之一,按照日本帝国海军的分类,苍龙号(Soryu)和飞龙号(Hiryu)同属于苍龙级,但是由于飞龙号的改动很大,已经基本上可以视作另外一个级别,在本书里,笔者将其分开叙述。
日本海军在完成号称世界最早的航空母舰“凤翔号”之后,又陆续的计划建造了由战舰、巡洋战舰改造而来的航母加贺号与赤城号,并有小型空母龙骧号的建造计划,因此,在华盛顿海军军缩条约的限制下,当时的日本海军航母保有允许量就只剩下 21,000 吨。
在伦敦海军条约中,规定了巡洋舰种的保有量中,容许拥有不超过 25% 吨位的具有航空甲板的巡洋舰,于是美国海军遂提出了将重巡洋舰和航空母舰混合的航空巡洋舰计划,而日本海军与之相对应的,也在昭和七年(1932)提出了所谓的 G6 计划,本计划中的航空巡洋舰造型奇特,在如同航母般的外型上,于飞行甲板前端下面布置了三座渐高的双联装203毫米炮塔,预计性能如下:速度 36 节,排水量 17,500 吨,舰载机 70 架。
在昭和九年(1934)开始的第二次舰船补充计划(丸二计划)中,军令部要求以 G6 计划为参考,将剩下的 21,000 吨航母保有量使用来建造两艘所谓的航空巡洋舰。该计划中的航空巡洋舰性能如下:排水量 10,050 吨,203 毫米的主炮装备在中心线上,127 毫米高射炮 20 门(10 座双联装炮塔),防空机枪 40 挺以上,搭载机 100 架(半数置于飞行甲板),速度 36 节,预计于昭和十一年(1936)完成一号舰,而于次年完成二号舰。
在 G8 方案里,要求苍龙号以 10,000 吨的基准排水量上安装了双联装和三连装的 203 毫米主炮炮塔各一座,还有 127 毫米的双联装高平两用炮 10 座共计 20 门。
从上面的图中只可以看出,G8 方案更象是一般的航空母舰,但是要在 10,000 吨的基准排水量内实现上述要素,在当时的技术水平下根本不可能实现。而且在其即将开工之前,发生了日本帝国海军史上有名的“友鹤事件”。这个事件导致了对苍龙级的设计方案再一次修改,其借鉴了“赤城”号和“加贺”号的建造和使用经验,因此更加的完善,最终成为了纯正的航空母舰。
苍龙级号称“日本海军最初的现代化航母”,外观特征为位于右舷前部的小型舰桥和有限中部向下弯曲的烟囱。为实现高航速而采用的重巡洋舰船体,并安装了总功率 15 万马力的蒸汽轮机,最大航速达 34.9 节,创下了日本海军航母史上的记录。由于借鉴赤城和加贺大改装的经验,苍龙级在排水量约为前者一半(标准排水量 15,900 吨)的情况下仍能达到与前者相近的性能。具备双层机库和全通式飞行甲板,前、中、后 3 部升降机,常规载机 57 架,对空火力为 6 座双联装 127 毫米高炮,首次采用的装置还包括舰尾着舰标识、阻拦索等,这些都成为了日后日本帝国海军其他正规航母的标准装备,只是由于吨位限制,防护能力较弱。
苍龙号(Soryu)在公试,1938 年 1 月 22 日
苍龙号于昭和十二年(1937)12 月 29 日完工,次年(1938)四月,苍龙号被派往中国战场支援,将舰载机的一部份派遣到南京。同年十月参加了广东方面作战的支持任务,并于十二月归回本土。飞龙号服役后两舰合并为第 2 航空战队,在司令官山口多闻少将力荐下参加珍珠港作战,昭和十六年(1941)七月,与飞龙号航空母舰一起南下支援法属南印度支那的进攻,之后就为了筹备攻击珍珠港,而回到本土,展开严苛的训练。在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从单冠湾出击前往珍珠港的苍龙号搭载了零战 21 机,七式舰攻 18 机,九九式舰爆 18 机,合计 57 机,战果丰硕,苍龙号舰爆队投弹炸毁了亚利桑那号战列舰。由于续航能力强,在执行完珍珠港的任务回国途中,苍龙号所属的第二航空战队还奉命前往威克岛支援,直到该岛在 12 月底被攻克。
飞龙号是日本帝国海军的一艘航空母舰,与苍龙一样属于第二次船舰补充计划(丸二计划)中建造的舰艇之一,原本是设计成跟苍龙号相同的第二号同型舰,不过在有了加贺号的改装经验与苍龙号的施工经验之后,对飞龙号有更多加强修正的设计。尤于完工后与原先最早设计变化很多,最后飞龙与苍龙的舰型已相差甚远,于是便独立成为飞龙级航舰。
苍龙号航空母舰是日本海军第一艘专门建造的大型航空母舰,是第二次船舰补充计划(丸二计划)中建造的舰艇之一。日本海军通过赤城号与加贺号的改装经验,将更成熟的技术运用于苍龙号的建造。“苍龙”号由吴港海军船厂建造,1934年11月20日开工,1935年12月23日下水,1937年12月29日完工。
受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对日本海军拥有航空母舰总吨位的限制,苍龙号的排水量较小,排水量虽只有赤城号与加贺号的一半左右,但是却拥有更快的速度。采用全通式飞行甲板,双层机库,岛式舰桥位于右舷,其后右舷是与赤城号航空母舰类似的向下弯曲的横卧式烟囱。缺点是防护装甲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