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水煮青蛙是什么效应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温水煮青蛙”来源于19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科学家做过的一个“水煮青蛙实验”。科学家将青蛙投入40摄氏度的水(不是沸水)中时,青蛙因受不了突如其来的高温刺激立即奋力从开水中跳出来得以成功逃生。当科研人员把青蛙先放入装着冷水的容器中,然后再缓慢加热(每分钟上升0.2摄氏度),结果就不一样了。青蛙反倒因为开始时水温的舒适而在水中悠然自得。当青蛙发现无法忍受高温时,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不知不觉被煮死在热水中。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在优越的环境自己也要随时保持警惕否则可能会乐极生悲,在对待对手或者要有目的性的达成某件事物时,如果不掌握方法便鲁莽行事反而不容易成功,可以先采用诸如此类的类似方法麻痹对方,这样成功率将会更高。寓意编辑1、大环境的改变能决定你的成功与失败。大环境的改变有时是看不到的,我们必须时时注意,多学习,多警醒,并欢迎改变。2、太舒适的环境往往蕴含着危险。习惯的生活方式,也许对你最具威胁。要改变这一切,唯有不断创新,打破旧有的模式。3、觉察到趋势的小改变,就必须“停下来”,从不同角度来思考,而学习,是能发现改变的最佳途径的。现例编辑我是一名中学生,在我的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案例,有的同学对待学习的标准不高,敷衍了事,能凑合就凑合,觉得干多干少一个样,干的越多出事越多,每天潇潇洒洒上学、瞅着钟点放学,反正学习照常念,念完就回家,家长问问敷衍了事便罢了,此类种种。这些看似小事,但长此以往,会慢慢消磨我们的意志,削弱了我们的战斗力,阻碍学业和今后人生的发展。一旦原本舒缓的小溪面临改革的洪流,试想自己还有什么能力与别人去竞争,去比拼。这难道不正如沉溺于逐渐升温的热水中的青蛙吗?等意识到了却已为时已晚。其实反腐亦是如此,对于明显的行贿、受贿、贪污、侵占公款等腐败行为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也许很好抵制,而以联络感情、礼尚往来、交友娱乐等形式潜移默化的诱使你犯罪,就象温水煮青蛙,在不知不觉中使自己步入危险的境地,待到查觉早已深陷泥潭,不能自拔。这个故事既能说明行贿者的腐化策略,也能揭示出贪官们半推半就走上不归路的深刻原因。行贿者拉拢官员,往往是从小恩小惠开始;大贪巨蠹们的“处女贪”,据专家统计大多在数百元到两三千元之间。因为这个数字远远达不到刑法定罪的标准,送者很容易冠以过节费、酬劳费、生活补助的名头,受者也不用怕法纪追究累及乌纱。沉浸在这种温柔舒适的感觉中,贪官们就像那只在凉水里游弋的青蛙一样,生理上的条件反射丧失殆尽,心理上的警惕性逐渐钝化。贪官们只有落得个粉身碎骨的下场。为此在现实生活中每名干部、特别是手握重权的领导干部,不仅要旗帜鲜明坚决抵制发生在身边的直接腐败行为,更要倍加警觉隐藏的、不易查觉的、慢火煮青蛙式的腐败,努力做到洁身自好,廉洁从政。如何筑牢防腐墙,永葆自身的廉洁,温水煮青蛙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使事物发展由量变到质变,其杀伤力决不比沸水煮青蛙差。延伸阅读编辑青蛙蠢吗这个故事表面上看起来合情合理,无懈可击,谁也不会怀疑它的真实性,本人也是如此。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北京一位女生物老师,组织全班同学做了一次这样的实验:同学们两三位一组,分配一个容器和一只青蛙,温火加热,使水温缓缓升高,以符合“温水煮青蛙”的基本条件。同学们激动而焦急地看着显示水温的温度计和容器中的青蛙。当温度缓步升到60度时,开始有青蛙跳出。水温到65度的时候,所有容器中的青蛙一个不落地全部跳出来了。女生物老师说:“青蛙在水温升到60多度后自动跳走,说明它对水温的本能反应并不因为温度变化的快慢而存在大的差异。它们没有蠢到被煮死而不逃离的地步。你们要记住,即便所有人都认同并且经常说的道理,也可能是错的。那些被社会普遍认定的真理,也可能是谎言。凡事一定要经过亲自实验、调查、思考,不要人云亦云。”“温水煮青蛙”的实验不难做,但所有的人宁肯直接引用“温水煮青蛙”典故去论证从量变到质变的顺理成章,也不愿意去做任何一点质疑,也包括我自己,至少在听到这个故事以前,我和人们一起认为,青蛙就是那么蠢。